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梅煮酒话西汉文景之治 作者:史杰鹏-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不了解。 
贯高、赵午看见刘邦对自己的主子张敖颐指气使,嘻笑怒骂,毫不客气;而张敖却愈加恭顺,胁肩谄笑。他们愤怒了,叹气说:“我们王,真是个孱弱的王啊!” 
这两个人还保留着战国时代遗存下来的贵族气节,深信士可杀不可辱那套。张敖是他们的主子,侮辱张敖就是侮辱他们自己。主辱臣死,是可忍孰不可忍?他们要发飙了。 
他们在张敖面前表露忠心道:“大王,皇帝陛下对待你像对待奴仆一样,实在太恶心了,我们干脆跟他拼了罢?” 
张敖是个年轻小伙子,当即吓坏了,说:“家父(张耳)亡国破家,多亏皇帝陛下帮助家父复国,才能保有现在的基业。我现在享受的每一点东西都是皇帝陛下赐给我的,我怎么能去做那犯上作乱的事?” 
贯高等人很羞惭,说:“看来是我们错了。我们王是长者,不肯背弃恩德。但我们这些人却不能忍受耻辱,既然我们要杀皇上,何必把我们王扯进来呢?如果事成,成果归我们王享用;一旦失败,要杀要剐,都由我们自己承担。”于是他们在柏人县的厕所里布置刺客,预计刘邦会在柏人(今河北隆尧西)留宿,只要刘邦半夜一上厕所,不管是大便还是小便,都要让他光着屁股驾崩。 
哪知刘邦路过柏人时,多嘴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地方?”从人回答:“陛下,这个地方叫柏人。”刘邦脑子里不知道那根神经被触动了,嘟囔着说:“柏人者,迫于人也(柏和迫古音很近),我可不想在这里受到压迫。”临时改变了在柏人留宿的主意,命令车队马不停蹄,到下一个县邑再歇宿,贯高等人的计划完全落空。 
这件事本来就罢了,可是又过了一年,贯高有个仇家知道了这个阴谋,上书告发。刘邦大怒,立即命令将赵王张敖一家以及贯高、赵午等全家人抓来,百般拷打。 
赵午等人害怕连累张敖,好像去超市抢购似的,纷纷抢着自杀。贯高骂他们道:“谁教你们这么干的?本来我们王根本没参与这件事,现在也牵连被捕,如果你们都自杀了,谁来为我们王辨白冤屈?”他跟着赵王一起被押送长安,在长安监狱,狱吏们把他打得全身没有一块好肉,再打几乎无处下手,他却终究不肯承认是受赵王指使。 
吕后这时倒是很信任张敖,因为张敖的老婆就是吕后的亲生女儿鲁元公主。她向刘邦求情道:“张王娶的是我们家女儿,应该不会谋反。”刘邦怒道:“要是张敖当了皇帝,想要谁便是谁,还少你这么一个女儿当老婆吗?”吕后张口结舌,无话可说。 
廷尉把贯高宁死不屈的事告诉刘邦。刘邦也不由得赞道:“真他妈的是壮士啊!你们有谁跟他认识,可以帮我以私人情谊去问问他。”一个叫泄公的人立刻自告奋勇:“臣和他是老乡,早就认识,他很有名,是我们赵国坚忍而重然诺的人。”刘邦道:“很好,就派你去。” 
于是泄公持着节信到了监狱,见了贯公,见他体无完肤,不禁凄怆。两人互问劳苦,共话平生,备极欢乐。最后泄公问道:“张王真的没有指使你这么干吗?” 
贯高长叹一声:“就人情来说,谁不疼爱自己的父母妻子?现在我三族都要因此被处极刑,难道我对我们王的感情能超过我对他们的感情吗?只不过我们王确实没有想造反,都是我们几个密谋做的。”接着把事情的经过全部告诉泄公。 
泄公当即回报刘邦,刘邦又嗟叹不置,命令赦出张敖,但是废之为宣平侯,改封自己的儿子如意为赵王。他对贯高的为人非常敬佩,又派泄公去传话:“张王已经出狱,足下放心罢,足下也可以获得赦免。” 
贯高大喜道:“我们王真的出狱啦?” 
泄公道:“是啊,皇帝陛下非常崇敬足下的为人,特意下诏赦免足下。” 
贯高道:“我之所以不肯自杀,而挺着在狱中忍受这样的拷打,就在于想为张王辩白冤屈。现在张王已出狱,我的过错已经抵消,死亦无恨。况且我作为人臣,有篡弑陛下的阴谋,又有什么脸面去侍奉陛下。就算陛下不肯杀我,我自己难道不觉得惭愧吗?”于是自杀身死。 
贯高的故事说明,封建社会贵族气节那一套,在秦汉这种大一统的专制时代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他在刘邦面前,还想保持贵族的基本荣誉感,哪里知道世易时移,以前贵族维持荣誉的基本条件比如租税、家兵制度等早已荡然无存,可以说,他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干了一件错误的事情。后来的朝廷重臣,哪怕是宰相,在皇帝面前也仅能做一个奴才。贯高的遭遇,只是贵族制消亡后的一个小小的涟漪,从此之后,除皇帝之外,中国就基本无处不充塞着肉麻的奴性,再也看不到人格尊严的影子了。 
这么多的铺垫,终于要谈到正题,淮南王刘长。 


小章:第五集

上面提到赵王因为谋反嫌疑被捕,他的所有家族都照例遭受了牵连。那位怀上了龙种的赵美人也被捕入狱,就近关进了河内郡的狱中。 
赵美人有个同胞弟弟叫赵兼,辗转找到了辟阳侯审食其,请求他向吕后求情,要吕后找机会报告刘邦。吕后本来就对刘邦干过那么多的美人感到不满,心中醋海翻腾,哪里肯为他转告。赵美人孤苦地在狱中落户,生下儿子之后,一怒之下就自杀了。当地官吏把这个儿子送到长安奏报刘邦,刘邦对自己当初的粗心大为后悔,给这个孩子取名叫刘长,命令吕后抚养他,后来又把他封为淮南王。 
吕后虽然善妒,但赵美人已死,妒忌已经丧失了目标,因此对刘长也很好。吕后执政的时候,三个赵王都死于非命,而刘长却安然无恙。但刘长心里却一直对辟阳侯怀恨在心,认为就是辟阳侯害死了自己的母亲。其实这种怨恨毫无道理,只不过刘长这个人自幼丧母,性格有点扭曲,特别不讲理,他的混账逻辑是:吕后当初之所以不救母亲,都因为当年辟阳侯向吕后请求时没有竭尽全力。碰到这种变态,可怜的辟阳侯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吕后活着的时候,刘长也不敢对辟阳侯审食其怎么样。等到刘恒即位,刘长立刻神气活现。他觉得现在只有自己和皇帝的血缘关系最密。也的确,刘邦的儿子都差不多死绝了,只剩下刘恒和刘长。刘恒也很看重这份亲情,刘长屡次犯法,刘恒碍于他是自己的亲弟弟,都不好说什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刘长每年从封地入朝时,刘恒给他面子,还让他和自己同车打猎。哪知刘长这厮却给点颜色就开染坊,开口闭口称文帝为“大兄”,这很不合规矩。要知道刘恒虽然是他哥哥,但毕竟是皇帝,普通老百姓有家人之礼,但皇帝身份特殊,一举一动都关系着天下大计,家事都是公事,虽然是兄弟,也得按规矩来,哪能这么没礼节的。我每次看电视剧,看到里面称呼什么“父皇”就感到不可忍受,这都哪跟哪啊,史书上从来不这么写。皇帝就是皇帝,朝堂之上,谁跟你讲父子之情。总之刘恒更加烦他了,碍于自己身为明君,不但要孝,而且要悌,只好强忍不快和他虚与委蛇。刘长愈发得意,这一天他擅自跑去见辟阳侯审食其,趁审食其不注意,突然从袖子里掏出铁椎,在审食其的脑袋上猛敲一记,其利索和马加爵有的一拼,审食其当即倒在血泊中抽搐,刘长二话不说,蹲下来把审食其的首级割下,一溜烟跑到未央宫阙门下肉袒谢罪。 
擅自椎杀功臣,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幸好刘恒也讨厌审食其。在楚汉相争的时候,审食其一直是吕后的心腹,后来当郎中令,出入代表吕后传诏,几乎架空了丞相,也因此一致被朝臣们厌恶,他死了可谓大快人心。所以刘恒这次仍旧赦免了刘长。但从此之后,薄太后、皇太子以及群臣都对刘长心怀忌惮。刘长趾高气扬,回到淮南国中,干脆出入称警跸,发命令称制诏,摆起了天子的派头。 


小章:第六集

在刘恒的纵容下,刘长变本加厉,愈加嚣张,他自己制定了法律,在国中施行,把汉朝派遣来的官吏也全部赶走,上书请求自己任命二千石的官员。刘恒迟疑了一下,都大度地答应了。 
不过事情仅仅发展到这步终归有些尴尬,刘恒觉得应该表明一下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可能会产生两种后果: 
(1) 刘长洗心革面,改邪归正,从此低调做人。 
(2) 刘长觉得自己受到猜忌,心里不服,狗急跳墙,干脆谋反。 
这两种结果对刘恒来说都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他授意自己的舅舅薄昭写了一封书信给刘长,信上是这么说的: 
我听说大王性情刚猛,慈惠忠厚,守信敢断,这都是上天赋予大王的资质,大王本当爱惜,可是现在大王的所作所为,却辜负了这样的天资,实在可惜啊!当今皇帝刚即位的时候,就想把封在淮南国内的三个列侯的县邑迁出淮南,大王不肯,皇帝仍是迁出了,大王因此多得了三个县邑的税收,皇帝待大王不薄罢?大王以前没有见过皇帝,后来朝见,却突然杀了辟阳侯审食其,皇帝仍旧赦免了大王,待大王不薄罢?按照汉朝法律,诸侯王国内的二千石以上官,都应该由汉朝委派,而大王却把汉朝委派的官全部赶走,自己任命官吏,皇帝仍旧曲法答应了大王,待大王不薄罢?大王想抛弃王位,以百姓身份去真定为母亲守墓,皇帝不许,使大王没有失掉南面称王的尊贵,待大王不薄罢?大王理应奉法守职,报答皇帝的厚恩,如今却因为行为失检让天下人耻笑,这实在是很不应该啊。 
大王的王位来自于高皇帝的浴血苦战,本来应该珍惜,行事却几次三番不符合规矩礼法,皇帝陛下一直为大王感到忧虑。当年周公诛杀管叔,流放蔡叔,使周朝得到稳定;齐桓公杀弟,才能回国即位;秦始皇扑杀两弟,流放母亲,秦国得以安宁;高皇帝的哥哥代顷王刘喜惧怕匈奴,逃亡长安,被高皇帝废黜了王位;济北王刘兴居举兵造反,当今皇帝发兵诛灭,汉朝因此大安。所以说,做天子的为了国家社稷的安危,就不可能一味顾及亲情。大王倚仗自己是当今皇帝的弟弟,就自以为是,不服汉法,这绝不可能得到什么好结果。大王还收留了很多亡命之徒,这些皇帝陛下都知道得清清楚楚,大王如要改正错误,现在还来得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倘若最终逼得皇帝陛下下诏系捕大王,将大王手下官吏全部治罪,大王就会脸面无存,为天下人耻笑了。希望大王三思。 
所以现在大王应该赶快上书谢罪,改过从善,皇帝陛下才会开心。这样的话,大王的江山会和汉朝一样永保安宁,这不是两全其美的事吗?事不宜迟,大王还是早点做决断罢!否则后悔晚矣。 
这封信写得很长,虽然表面上谆谆告诫,实际上全文充满了恐吓之意,显然都是刘恒的意思。公平地说,刘恒宅心仁厚,是个好皇帝。但既然当了皇帝,玩起了政治,不是你死,便是我活,该狠的时候不狠,那是会跌足后悔的。那时候政治黑暗,失败一方没有通电下野的机会,失败和死亡基本上是一回事。刘恒虽然仁厚,却并不傻,他不会傻到只爱别人,不爱自己。这封信《史记》上没有,《汉书》上记载了,《汉书》的作者班固没有司马迁那么桀骜,大概是想把它当成刘恒仁厚的证据,表明皇帝拿弟弟开刀之前已经有言在先,并非不教而诛,而实际上反而暴露了刘恒的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