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炮灰生涯-第1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手。而且,邢夫人也非常肯定,自己的丈夫贾赦也不是那种会逼着女儿做这个做那个的人。至少,以贾赦的懒散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原则,就是有人拿着刀逼他去做国丈。他还要考虑一二呢。
邢夫人很肯定,只要迎春进入皇太子的后宫,出头那是迟早的。所以。邢夫人绝对是不愿意看到迎春现在就被无端舍弃的。
所以,邢夫人无视了贾母对迎春的各种不满。
邢夫人在贾母跟前立规矩也有十多年了。贾母自认多多少少还能够抓到这个儿媳妇的,自然也看明白了这个大儿媳妇儿的面前一套,人后一套,心底更加恼火。
“你回去跟老大说。二丫头也不过是个庶出的,用不着他这样费心。”
邢夫人笑道:“看老太太说的。二丫头就是庶出的又怎么样?二丫头毕竟是我们老爷的骨肉,是我们老爷膝下唯一的姑娘,更是早早地告了祖先,放在媳妇儿的名下的。虽然我们二丫头性子软了一些,也没有太多的运道,可是好歹也是规规矩矩的好姑娘,将来即便没有大丫头的大造化,也能给她父亲她哥哥挣个臂膀来。”
“就她?她撑得起来么?她连自个儿都照顾不好了,还能够帮到他哥哥?她不要拖累了他哥哥才好。”
“看老太太说的,这亲戚之间,不是有来有往的,,才会亲近起来么?二丫头这个样子,将来她就是嫁出去了,跟家里也是好的。“
贾母冷冷地盯着一派温和的邢夫人,心里都快要气炸了。
邢夫人光对着贾母,却忘记了边上一直装木头的王夫人。她跟王夫人也做了这么久的妯娌了,她自认对王夫人的行事不陌生,可是王夫人对她也熟悉得很呐。
看邢夫人的举动,王夫人也猜到了邢夫人的坚持和倚仗。
王夫人也着急了。
不好,如果二丫头赶在大丫头之前做了娘娘,那大丫头可怎么办呢?
王夫人很清楚,宫妃的身份都是先看各自父亲,然后看家族和嫡庶的。从贾赦贾政这兄弟两个上面来看,贾赦是贾代善的嫡长子,也是如今荣国府的正经爵爷,堂堂正正的朝廷正式册封的一等将军,而贾政不过是嫡次子,又是五品的小官儿,还是工部员外郎,什么是员外郎?就是编外人员,有本事有能耐的,在这个位置上坐一坐,熬下资历,然后就以员外郎为跳板,升上去了;没本事没能耐的,就在这个位子上坐着,说不定坐一辈子别人也不会想起你。
贾政就是属于那种没本事也没有能耐的、还被人遗忘了的那一群。王夫人还指望着自己女儿得宠了以后,给她父亲哥哥弄点子好处呢。
从贾母的院子里出来,王夫人就急匆匆地回去了。她需要好好地谋划一二。
无论是贾母还是邢夫人,抑或是王夫人,都忘记了边上坐着的薛宝钗和探春了。
薛宝钗还好,她是客人,就是贾家人再瞧不起她,见了她这位客人家里的姑娘,还是会低头行个礼的。而且薛宝钗还有个娘。即便是有人算计到她的头上,她那个娘,哪怕再糊涂,也是一块挡箭牌。
可是探春又该怎么办呢?王夫人不会给她做主,赵姨娘又做不了这个主,她除了讨好贾母,居然别无出路。
探春不比薛宝钗,是薛家唯一的姑娘,又是嫡出,薛家所有的可以为女孩子动用的资源都是薛宝钗的。更有一个嫡亲的舅舅王子腾能够为她做主。探春有的资源实在是太少太少了。就是贾元春和贾宝玉都顺顺利利的,王夫人也不一定想起她来。至于王子腾,有重大是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儿需要他提携呢。还轮不到探春去占一个窝儿。
不过,探春的年纪要小一点,不比薛宝钗,已经到了看人家的年纪。
这两年来,薛宝钗在这荣国府里自觉付出了许多。可是得到的回报,几乎没有。无论是相貌还是才学,薛宝钗自认不比这荣国府里的小姐,比方说之前还在这荣国府里的迎春,还有探春之流差,就是接受了一定程度的闺阁教养的史湘云也比不过她。可是偏偏自己样貌比这里的姑娘出色、才学比这里的姑娘出色。管家的本事也不弱,大面儿上的规矩也不差,就是因为出身。成了自己出人头地的最大的障碍。
可以说,薛宝钗真的是非常非常地憋屈,也是非常非常低不甘心的。
不要说说亲了,自打来了这里,就跟坐了牢似的。连这荣国府的大门都出不去。原以为这里到底是国公府邸,逢年过节的。也该有人来登门作客的。可是冷眼看去,堂堂国公府邸居然门可罗雀。
薛宝钗其实自己是知道的,就是因为这荣国府里尊卑不分,别人才会如此轻慢;就是因为这老太太不在乎男女大防,别人才会如此鄙视;就是因为这二房上上下下算计这个算计那个,比尔才会如此提防。
可是如今薛家到底是依附着贾家的,王子腾的名头的确好听,可是王子腾不在京里也是事实。天高皇帝远,薛宝钗完全借不上自己那位高官舅舅的力。眼看着自己的年纪一天天的大了,薛宝钗的心里也着急了。
从贾母的院子里出来,又去贾宝玉的屋里坐了坐,跟那些丫头们说了两句话,薛宝钗这才回去了。
踏着夕阳的余晖。
荣禧堂东北角的小院儿里,借口身体不适的薛姨妈早早地就在门边等着了,听见院门口有响动,就不时地出来张望一二。见到女儿扶着丫头的手跨过了门槛,薛姨妈终于出了房门。
“怎么样?今天老太太那里可有什么新闻没有?”
“跟哥哥那边不相干,也没有舅舅那边的消息。老太太不过是嫌跟前不够热闹,这才闹着大太太,要大老爷大太太搬回来。”
“那也就是说,二姑娘和琏二、凤哥儿都要搬回来了?”
“老太太的意思是,让凤丫头过来,没说让二丫头也跟着一起回来。”
薛姨妈也皱起了眉头:“老太太真是这样说的?可是二丫头也是大房的骨肉,明年又正好是大选之年,老太太怎么就这样舍了二丫头?”
“妈,这你也不是不知道,二丫头的性子可不适合进宫呢。”
“她适不适合不知道,有的人啊,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我们宝丫头样样都好,缺久缺在这运道上。不然,也不会落到如今的地步。”
说着薛姨妈就抹起了眼泪,慌得薛宝钗赶紧道:“妈,你可别这样。都是我不是,不该惹您伤心。”
薛姨妈道:“怎么是你的不是呢?你有什么错儿?如果不是我没有管好你哥哥,如果不是我做事儿不周全,你也不会被抹了进宫的资格。如今我们住在这府里,除了这边的人,连我们薛家自己的亲戚都不曾见过。不然,我们宝钗这样好的女儿,早就有了人家了。”
薛宝钗道:“妈,你又来了。我们不是说好的不说这个的嘛。”
“可是眼看着你的年纪一天天地大了,却连个相看的人都没有,叫我怎么不担心?”
薛宝钗一面扶着母亲往里屋走,一面道:“妈,你也是知道的,我们薛家,除了跟这荣国府里有些关系的。别的亲戚也都是些商人之家。这商人之家又有什么好的?我就是吃了这身份上的亏,我可不希望我的子孙连出头的机会都没有。商人之家三代不可参加科举。如果我进了那些商人之家,只怕这辈子都没有珠冠霞帔的那一天了。”
薛姨妈拍拍薛宝钗的手,道:“你以为那一身的披挂是那么容易得的么?”
“怎么不容易了?如果真的就那么难,那林家的两个丫头怎么就穿上了呢?她们才多大?”
薛姨妈赶紧拉了拉女儿,又看了看四周,这才道:“你胡说什么呢?这林家的事儿,我们不也一样清楚么?林家两个丫头的确是走运,可这是人家祖上积德,换了你。你做不做得到?”
“我……”
薛宝钗的嘴里才吐出了一个字就偃旗息鼓了。
她也知道,自前朝开始,这百越之地就是朝廷的属国了。或者更久远一点,从春秋战国开始,中原就跟百越之地打交道了。可是这近两千年来,都没有人想到百越之地居然有如此神奇的作物,更没有人说在中原各地引种。解决中原的饥荒问题。这千百年来,也就这林家人想到了而已。就跟着水稻一样,自前宋就引进了占城稻,可是想到一年种两季的还是林家人。
光这两个功劳,林家就当得起百姓们的长生牌位和生祠。
就是薛宝钗自己也知道,自己是个一心想攀高枝儿、想改变自己的身份的人。跟大多数的姑娘一样,把自己的婚姻当作改变自己的命运的重要手段。要她下地,伺候那些不知道有没有结果的田地。薛宝钗自认做不到。
薛宝钗也曾经听说过,林家的宅子里有一个专门的园子,就是用来种植各种作物的。薛宝钗还听说过,林家人把伺候地里的事情当作每日里非常重要的事情来做,还把它称为“拙政”。甚至家里的姑娘也会拿个锄头去种菜。
薛宝钗认为自己做不到这一点,就像她听说林家姐妹平日里吃的菜是她们自己种植的那样。她对林家姐妹在家里的事情总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薛姨妈看着女儿,心里叹了口气,道:“我知道,你是个心大的,因为自己的身份不够,最不喜欢的就是有人拿身份的事儿刺你。如果让你摘朵花儿扑个蝶什么的,你一定很高兴,如果叫你摆弄什么绿云之类的花花草草,你也高兴。因为这些是雅玩,能够抬高身份。但是,如果叫你去伺候田地里的稻子麦子什么的,你绝对会生气。因为那些是泥腿子们做的事儿,是不是?”
薛宝钗鼓着脸,好半天才点点头。
薛姨妈道:“这就是你跟林家那两个丫头的不同。你要知道,耕读传家可不是挂在嘴边的。而且这耕海还在读的前面呢。就是宫里,也有专门供圣上伺弄各种作物的土地。跟林家这样,在自己家的后花园子里弄一片地出来,实属寻常。”
薛宝钗气苦万分:“我怎么跟林家那两个比啊。人家是朝廷册封的一等县君,就是下了地,人家依旧是县君。如果我去摆弄那些,只怕也只有被别人笑话的份儿。”
薛姨妈长叹一声,道:“你呀……”
这话一出口,薛宝钗就知道自己说错了,只好低着头,跟薛姨妈道:“妈,对不住,我不该跟你发脾气的。”
薛姨妈道:“我跟你一般大的时候,在家里还算得宠,又会讨好父亲讨好哥哥。其实,那个时候的日子还算不错。只是那个时候我不懂事儿,听父亲说那户人家家里的哥儿还要伺候田地,就死活不肯嫁。后来我才知道,因为天灾,各地都缺粮食,就连圣上也不带着诸位皇子一起侍弄田地。你不要看那些皇子们那样尊贵,就是他们在自己家的庄子园子里不也一样伺候那普普通通的麦子稻子的?就是因为我放不下,所以我嫁不了有身份的人家。”
薛宝钗这下更加难受了:“妈,我不该那样说的。”
薛姨妈道:“我这样跟你说,就是跟你提个醒儿。不要以为这大户人家的哥儿姐儿就不需要知道这田里的事儿了。越是上头,人家越是清楚呢。谁让这天底下到处都缺粮食呢。”
薛宝钗道:“如今,这林家的双季稻和红苕一出,只怕朝廷就不需要担心粮食了吧?”
薛姨妈道:“还有谷贱伤农呢。”
薛宝钗低着头,道:“妈,你说林大妹妹林妹妹知不知道这谷贱伤农的事儿?”
“我又不是这林家的人,怎么知道她们知不知道?”
“妈,你说我不如林大妹妹林妹妹,我信。可是这勋爵贵胄之家,也不用知道伺候这田里的事儿吧?至少我看宝玉就不会。”
“那你觉得宝玉那样不知道长进是对的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