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薛蟠在认清了自己以后定下的底线。
至于薛宝钗,对还没有看清楚状况的探春是有些不满的。可是探春毕竟年纪还小,而且,如果探春不进门的话。这家里也没有人打理,自己也不好出门。薛宝钗也只有按捺下了心思。一面指点探春薛家生意上面的事情,将自己的嫁妆交给了薛蟠处理。
这直接造成了薛家给薛宝钗的嫁妆很多。探春的那半空的十六抬根本就不能比。
薛蟠也知道这些年委屈自己的妹妹了,如果不是自己不争气,自己的妹妹也不会这么大了才有人家。为了弥补妹妹,薛蟠给薛宝钗的嫁妆单子是比着贾母的嫁妆的。贾母的嫁妆单子对于有心人来说不是什么秘密,至少薛家是知道的。薛宝钗的嫁妆里头,有两个庄子、两个铺子,还有两处宅子,除了家具摆设衣裳首饰药材之外,还有五万两的压箱底。
虽然家具摆设衣裳首饰药材之类的东西比不上贾母的嫁妆那么富丽堂皇,却也很过得去了。可以说,为了这个妹妹,薛蟠几乎拿出了薛家全部的流动资金的七成。
薛宝钗到底年纪大些,也知道一些事情了。她没有探春那么多的不平,对着自己的丈夫,更是尽心尽力。柳湘莲起先对薛宝钗还是有些不舒坦的,可是一来条件是他自己提的,二来薛宝钗的确是个好妻子。柳湘莲也慢慢地收起了心思,也不怎么出去串戏了,等薛宝钗生了儿子以后,更是守着老婆孩子过日子。即便是断送了青云路,薛宝钗还是没有放下自己的青云志,即便柳湘莲没有爵位,即便柳湘莲也不可能走科举,可是薛宝钗的儿子却是有这个机会的。在儿子刚落地,薛宝钗就安排好了儿子的未来。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眼下,薛宝钗还是那个薛宝钗,她并没有忘记她能够借力的一切,尤其是林家两姐妹。薛宝钗对林家姐妹中会出一位皇后娘娘的事儿深信不疑。即便是跟林家两姐妹不怎么熟悉,她还是想尽了办法拉近跟林家姐弟的关系。
这逢年过节的节礼,还有林家姐弟的生日,薛宝钗都会送上礼物过来。
她是个有心的,林家姐弟几个的生日,她都记得清清楚楚的,还知道一再叮嘱母亲哥哥和刚进门的探春,让母亲哥哥不要忘记了。
对于韩氏肚子里那个娃,薛宝钗也一样没有落下。
韩氏生下儿子的同一天,宫里也传出了好消息,上皇终于清醒过来了,只是身体虚弱,需要修养。同时,张熙被破格提拔为正五品的御医,专门负责上皇的身体。
只是皇帝那边正式下了旨意,在上皇的身体痊愈之前,选秀暂停。
对于臣民们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好消息。选秀暂停,那就意味着上皇还没有渡过危险期,可是对于薛宝钗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至少她可以多指点探春一点,将来出嫁以后就更放心一点。
不过,即便是这样,薛宝钗还是发觉了探春对她的不满,最明显的就是薛宝钗的嫁妆。
探春觉得薛宝钗的嫁妆太多了。如果薛家有这个余力就算了,可是薛蟠主动鼓动薛姨妈拿着家里的好东西贴补薛宝钗,探春就受不了了。
如果探春还是原来的荣国府的千金小姐,也许探春不会这么难受,可是眼下的探春还不是。当探春知道薛蟠给了五万两银子的压箱底的时候,差一点端不出她的大家闺秀的架子。
探春的嫁妆里面根本就没有压箱底的玩意儿,更没有任何的产业。可以说,探春的日常用度还要看婆家人的脸色。
探春为了自己那简薄的嫁妆迁怒薛宝钗,却不知道跟她在同一片天空下的林家两姐妹正在为自己手里过多的产业而发愁。
没错,严嬷嬷的担心,也成了林家姐妹的心病。眼下她们手里的产业的确太多了。
当初从林招娣开始管家的时候开始,林招娣置办产业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按照一式三份来准备的。可是这计划不如变化,贾敏被夺了正室的位子,连带着她们姐弟几个都成了庶出。这样一来,她们两个人手里的产业就太多了。
可是打理这些产业的人,都是林招娣林黛玉一手培养出来的人,如果进行交割,只怕一个不小心,就被林家姑苏子弟钻了空子。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这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林招娣迫切地需要时间。
林如海也一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林招娣非常感激小皇帝的孝心。如果不是小皇帝坚持等上皇痊愈之后再进行选秀,只怕林家会更乱。
按照林招娣和林黛玉的请求,她们两姐妹管家期间值班的产业分成九份,一份算祖业,公中留一份,剩下的,按照林家正经主子的人头,每人一份。也就是说,林如海一份,林招娣一份、林黛玉一份、林祈一份、林祉一份、林祄一份,韩氏刚生下来的孩子也一份。
这正好将林招娣林黛玉手里的庄子神马的去了三分之二。
当然,这两姐妹手里的玉石玛瑙山都上交了,作为交换,当初林如海给的庄子连同庄子上的印书作坊造纸作坊都随着庄子归了姐妹二人。不算在上面要分的地产里头。
要知道这印书作坊才是来银钱最快的玩意儿。
分了最难分的地产,然后就是最容易分的银钱了。这也好办,除了两姐妹手里的银钱之外,林如海每人也给了五万两银子和三千两金子作为压箱钱。
之后,就是家具古董玩器摆设书籍字画衣裳首饰衣料之类琐碎又麻烦的东西。家具什么的都还好,至少要等指婚了以后再打也来得及。可是这古董玩器摆设字画之类的就麻烦了。林家不是没有东西,可是难就难在公平二字。
还有那些藏书,那些古籍孤本,林招娣和林黛玉姐妹两个没有不眼热的。可是从来没有姑娘家陪嫁陪送一箱箱的书籍的。而且林如海也舍不得这些古籍孤本。最后也只能另外准备了两处预备陪嫁的宅子,里面都是书籍,而且还是新书。
219母亲
219母亲
韩氏在怀孕期间就养成了每日按时到西苑散步一圈的习惯,这个习惯在她出了月子以后依旧没有改。
林家的家规里面也没有说不许姨娘们去后花园里散步的,所以,韩氏这个习惯就成了自然。就是林招娣和林黛玉两个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去跟她说有的没有的,最多,也只是每日里到了韩氏来西苑里溜达的时候,林招娣和林黛玉都会下意识地避开。
林招娣是不知道怎么面对韩氏,而林黛玉,则是单纯地无法接受韩氏的儿子将是未来的族长而已。虽然已经做了心理准备,可是到了那一步,林黛玉还是不得不承认,自己高估了自己。
当然,林黛玉也不会在韩氏面前提起韩氏的儿女。
似乎韩氏是个很没有儿女缘分的人。自己的亲生骨肉,没有有一个养在身边,也没有一个能够叫她一声娘的。即便跟前记了一个儿子,依旧没有养在她的身边,更谈不上亲近二字了。
韩氏有的,也只有偶尔,林如海去她的屋里一趟,再就是借着怀孕养出来的、每日里到后花园里转转的习惯。
韩氏是个妾,即便她是贵妾,可是作为一个妾,她的命运也不过如此。
林家是不会将子孙养在妾的跟前的,哪怕这个妾是个贵妾。
林家可不是贾家,这样的规矩不但多,而且还非常严格。就是争,也是无用的。
韩氏无法改变自己的现状,可是她依旧高兴,因为现在的她,已经将贾敏踩在脚下了。贾敏在世的时候,在林家当了近二十年的主母,林家一个子嗣都没有,可是贾敏去世以后,林家的子嗣倒是一个又一个的蹦出来了。韩氏什么都没有做。就让贾敏倒了霉。
现在,韩氏的儿子又越过了贾敏的儿子,成为了林家京师分支的未来族长,这还是经过族老们点头的。韩氏更是高兴。
原来她的儿子只能是一个庶子,将来还要依靠兄弟,可是现在。她的儿子却能够当家作主,这比什么都重要。
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的女儿。自己的女儿眼看着就要及笄,就要选秀嫁人了,可是这母女之间依旧平平。如果现在不熟悉一番,将来母女两个只怕再也见不到了。
抱着这样的心情。韩氏一次又一次地在后花园里逗留,希望哪天能够再次看到自己的女儿。
当然,韩氏也是很讲究分寸的。至少她没有直接闯进林招娣的怡兰轩,也没有闯进林招娣和林黛玉议事用的寒烟厅,更没有闯入西苑的小藏书楼云岘馆,而是在那些小径上打转,希望哪天正好遇见自己的女儿。
韩氏的作息很有规律,林招娣和林黛玉也一样。所以,韩氏心中跟自己的女儿偶遇,说几句话什么的。一次都没有发生。
每次她来西苑的时候,林招娣不是跟林黛玉在寒烟厅里议事,就是在自己的怡兰轩里抑或是在拙园那边忙碌。这些地方,都是韩氏不会去的。
韩氏不会去这几个地方,包括乐善堂那边也一样。她怕女儿对她不满。认为她存了别的心思。
同时,在韩氏自己的心中,她也是不愿意自己的女儿成为一国之母的。虽然说一国之母的确富贵,可是这一国之母可不是那么好做的,至少,不可能跟普通女人那样,得到一个人全心全意的爱护,甚至还要为了虚名和正统跟别的女人分享自己的丈夫。
韩氏并不认为自己的女儿是那种大方的人。至少韩氏自己就做不到。如果她韩氏自己能够做到的话,当初就不会选择离开。
而且,当今皇帝的态度也是一个问题。
韩氏自认不会看错小皇帝眼底的冰寒。
自己的女儿当然是好的,无论是相貌、才学,还是品性、德操,都是经得起考验的。可是小皇帝会讨厌自己的女儿,这就不好了。
就是不知道小皇帝会如何对待自己的女儿。
韩氏真的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进宫。一个不得宠爱的后妃,下场可想而知。
正是因为生了儿子,韩氏才开始有余力关注女儿那边,也正是因为有了余力,韩氏才会想起往日里的蛛丝马迹。
可是女儿跟她不亲近,一年到头也说不上几句话,就是她有心提醒,也做不到。
韩氏渐渐焦躁起来,可是林招娣依旧照样过日子。
她跟林黛玉手里很多房子土地都要更改契税文书,而且林招娣也好林黛玉也好,都是即享受得了富贵也过得了清贫的人,手里太多的银钱对于她们而言,也不过那般而已。这里手里出去一大批的土地庄子,那边,姐妹两个又买了田地。
当然,这一次,她们姐妹都是用自己手里的人去置办这些产业的。
她们姐妹手里的纺织作坊都已经上缴了,但是多年的习惯,使得她们又置办了新的纺织作坊,包括纺纱作坊跟织布作坊、印染作坊。
有一点,林家姐妹做得很成功。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被她们两个发挥得淋漓尽致。或者说,这是另外一种葛朗台?一切自给自足,绝对不花多余的钱。
她们两个在自己的庄子上不但新建了纺织作坊,还有瓷器作坊、铜器作坊以及景泰蓝作坊等一应玩器用具作坊,更不要说印书作坊跟造纸作坊了,一应俱全。
就是林如海将家里的库房开了,让她们姐妹两个尽情地挑选,她们也没有拿多少。
在她们的眼里,家里的那些东西都是弟弟们的,至于她们姐妹两个,只要有庄子、作坊在,将来自然是要什么有什么。
同样,林祈和林祄都认为,只要家里的那些作坊还在,将来他们的日子也必定会是舒舒服服的。所以,他们还巴不得姐姐们多挑一点。
可以说,林招娣把妹妹和弟弟们教导得很好。
可是这依旧不能让韩氏放心。同样对自己的女儿无法放心的,还有赵姨娘。
虽然探春跟赵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