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炮灰生涯-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日,探春的大丫头侍书从外面领了月钱回来,就关了大门,来找自家姑娘回话。探春一见侍书便道:“你怎么去了这大半天才回来?”
“姑娘,上房如今正热闹着呢,姑娘可别去触了太太的霉头。”
“又出什么事儿了?”
“还不是梨香院的那几位?听说,昨儿个林大姑娘派了人来,请太太帮忙到外头选个清净又干净的寺庙庵堂,好让她们能在清明的时候去给姑太太上个香。太太原来说,这事儿还早,等到了清明,让家庙整理一下也就是了,何苦到外头去费事儿?结果,人家说,她们是林家的子孙,没有不祭祀自己家的先祖,反而去别人家的家庙里参拜的理。这事儿后来被大老爷大太太听见了,大老爷还夸赞林大姑娘明理会调教人呢。今儿个早上,林大姑娘就派人送了两千两银子去大太太那边,请大太太帮忙安排。老爷知道以后,跟太太生了生了好一场气。”
探春翻着书本的手指。97ks.net一顿,良久才低声道:“原来如此。”
探春年纪虽然小,却也不是那等一无所知的女孩子。她知道,但凡女子,无论是已经出嫁了的妇人,还是尚在闺阁的女孩子,这一辈子争的,与其说是丈夫的宠爱,还不如说是名分,而这名分,其实就是在册子上的名字。自己这样的庶女也是,在册子上的名字,其实就是女孩子在家族里的真实地位,将来是联姻,还是成为送来送去的礼物,就看这册子上的位置的高低了。
林招娣的话也很明确,更点明了她的地位:林家姐弟如今是以她这个记名嫡女为首。
一个庶出的女娃子,却早早地被记在了嫡母的名下,对于探春来说,这是她一直奋斗的目标。可是偏偏因为赵姨娘的存在,让她的努力一次又一次的化为乌有。
探春常常地舒了一口气,道:“罢了,今儿个我就在屋里练字好了。对了,你们知道最近二姐姐和四妹妹都去哪里了吗?怎么不见她们来找我玩呢?”
侍书一愣,道:“姑娘,自打二姑娘四姑娘搬到那边以后,就经常去梨香院。听说,二姑娘四姑娘在老太太屋里陪着老太太吃饭用茶之后,就会回去伺候大太太用饭,等太太中午歇息了,她们回屋躺一躺,然后就会去梨香院,有的时候还会在梨香院用完晚饭才回去呢。上回,老太太硬留下了林大姑娘给四姑娘的人偶之后,四姑娘更是天天去梨香院。听说林大姑娘又给四姑娘做了一个布的,四姑娘喜欢得不得了,天天抱着睡呢。二姑娘和林大姑娘还亲自动手给那个布偶娃娃裁衣裳。”
探春一愣:“二姐姐已经开始学针线了?”
“是的,姑娘。就是四姑娘也学着打络子了呢。”
探春今年也八岁了,比林黛玉就小十来天,却比惜春大两岁。听说惜春已经开始学打络子,更是黯然。她还没有开始学针线,之前贾母也不过请了个先生教她识字而已,真正的女孩子的功课,她根本就没有碰过。
看着探春怅然若失的样子,侍书就猜到了自家姑娘的心事,道:“姑娘,如果姑娘想学打络子的话,婢子也会两手。姑娘要不要试试?就当解闷也是好的。”
探春点了点头,却道:“那二姐姐和林家姐姐们也都开始学做针线了?”
侍书道:“姑娘问别人,怕是还不知道呢。听司棋说,林大姑娘手上的功夫厉害得不得了呢。府里这么多的针线娘子,只怕没一个跟林大姑娘一样通晓飞针走线的绝技了。上回林家派人来探望林家哥儿姐儿,回去的时候,林大姑娘还让她们带回去了一大箱子的衣物,据说那都是林大姑娘亲手给林姑老爷做的。”
探春吃惊地长大了嘴巴:“林大姐姐已经会做衣裳了?可是她不是只比我大了一岁吗不跳字。
“姑娘,听说林大姑娘学这个也不过是近两年的事儿,只是林大姑娘在别的地方平平,却在针线上极有天分。”
探春有些失落地道:“我还没有摸过针线呢。”
“看姑娘说的,我们这样的人家,哪里还要姑娘亲自动手?府里养着的那么多的针线娘子是做什么的?我看林大姑娘也不过是自己喜欢而已。她们姐弟几个来了才多久?就撒出去了两万两千五百两银子了。这还是整的,不算那些零零碎碎的银钱。林家既然这样富庶,哪里会短了自家姑娘的衣裳?”
探春黯然道:“我拿什么跟林家姐姐比?”
是啊,怎么比?
一个是林家嫡长女,父亲还做过候补宰相,一个不过是五品小官家的次女,还是个庶女,这怎么比。一个是从小养在原配夫人跟前,被父母如珠似宝地疼爱着的,一个从小就不曾跟父母好生亲近过的。
怎么比?
侍书也泄了气。按照身份,自家的姑娘的确比不上人家林家大姑娘,更何况人家是客人,吃自己、穿自己、用自己的。说句不好听的,人家住在这亲外祖家,也是付了房租钱的。就是贵为荣国府当家太太的王夫人,不也在人家面前铩羽而归么!
更何况人家步步占着理,没人敢说不是。
要不,当怎么初贾宝玉闯人家的卧室之后,被赶了出来又在花园里受了风,病了半个月,梨香院依旧一点事情都没有。就是一项疼爱贾宝玉的贾母和不乏雷霆手段的王夫人也没对梨香院怎么样,还不是因为人家站着一个理字。
想明白的侍书不禁替自己姑娘委屈。
探春木然在位子上坐了片刻,这才丢了书本,道:“罢了,侍书,将这些书籍笔墨都收起来吧。另外,你去找些线来。我想给二哥哥打个络子。还有,林姐姐的生日就在后日,只是人家在守孝,我没有素色的衣裳,也不方便登门,回头你将准备好的东西瞅个空儿送到梨香院去,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侍书赶紧应了,自去准备不提。
探春却摸着自己身上的绯红春梅对襟褙子想着心事。
虽然说以贾家的排场,的确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做衣裳。可是既然林家大表姐林招娣已经会了,家里其余两位姐妹也开始学了,她若是不学,未免有些说不过去。而且,家里这么多的姑娘,就她是二房的,大房和二房又一向不合,难免拿她们这些年纪相近的女孩子做比较。如果别人会了,自己却不曾学过,那么不仅自己丢脸,连自己的嫡母王夫人的脸上都不好看。
只是,侍书说的飞针走线的绝技……



041对比
因为林家姐弟的坚持,林黛玉这次生日到底没有大办,只是置办了三百担的寿面外加梨香院的下人们领了双倍的月钱作赏银。说起这三百担寿面,对于梨香院是多了,可是对于荣国府这庞大的奴仆群体来说,这三百担的寿面还是少了,上面有人浪费了的,下面也有人摸不着的。
不过,也因为这三百担寿面,让荣国府的下人们再一次地感觉到了林家的底蕴。用守二门的婆子的话就是:“林家也是百年世家,看看人家的用银子的法子,看着就有规矩。”相比较而言,王夫人的外甥外甥女儿就不是那么有规矩了。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薛蟠和薛宝钗兄妹两个花钱的方式实在是大相庭径。
薛蟠,那就是一个呆霸王,有点子呆、性、儿,又被他娘薛姨妈宠得不知道天高地厚,一直当自己家有金山银山,每次请人吃个饭,都要去京里数得上好的酒楼、伎馆,叫上粉头歌伎什么的,一顿下来,少说也要好几百两银子。
他妹妹薛宝钗,却是另外一个样子。因为薛家的家世在贾家面前根本就拿不出来,所以薛宝钗就不得不从别的地方给自己造势。对于一个正当龄的女孩子而言,又有什么比孝顺长辈、贤良淑德、勤俭持家的美名更好的?
薛宝钗的算盘打得是不错,渐渐地,在贾家慢慢地经营出多年以来一直照顾母亲、规劝哥哥,帮着家里看账本,又自己动手做衣裳的形象的时候,薛蟠的行为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打在了她的脸上。
没错,照顾母亲的确是孝女的行径。可是薛姨妈没病没灾,身体倍儿棒,哪里需要薛宝钗照顾的?薛宝钗每日做的,也不过是讨长辈的欢心而已。比起梨香院的日日跪经、坚持守孝、坚持祭祀自家先祖的三姐弟,她的行为根本就不够看。更何况贾家的下人之中还流传着林家姐弟在母亲病榻前侍奉汤药的事儿。
至于规劝哥哥,薛宝钗更是没的说的。薛蟠那是什么人?除了比较孝顺,又是个记挂着妹妹的好哥哥,其余的时候,他根本就不曾带着脑子。如果薛宝钗真的好生拘束着她的哥哥薛蟠,薛蟠就不会犯下人命案子,薛姨妈也不用写信向王夫人求助了。比起教导弟弟读书识字的林黛玉,薛宝钗又失了一层。
至于贤良淑德,更是没有影儿的事儿。真正的贤良淑德的女孩子,在别人家里做客,会压着别人家的姑娘,处处彰显自己?要知道,林家的那两姐妹从来就没有这样的行为。
至于勤俭持家,有了薛蟠做对照,薛宝钗的勤俭持家更成了一场笑话,经常被人调侃。后花园里守夜的婆子就曾经在半夜里跟着自己的牌搭子道:“什么叫做勤俭持家?宝姑娘那叫勤俭持家?如果她那个哥哥的花钱法儿是勤俭持家的话,那这世上就没有乱花钱的人了。还是我们姑太太家的姑娘会事儿。该用的地方照样用。如果个个都像宝姑娘那样,花儿不戴、粉儿不擦的,这才是真的丢人呢!她又不是林大姑娘林姑娘,要守孝,必须穿孝服梳孝髻的。就是林大姑娘林姑娘在老太太跟前的时候,也会添两对玉镯子,插枝单珠的银簪子呢。”
等薛宝钗发现自己做了蠢事的时候,已经太晚了,她只好继续走下去。结果她跟贾宝玉的“金玉良缘”又被人渲染了一番。
不错,薛宝钗一直戴着那个金锁,其实就是昭示世人,她是个生来就有福分的,将来也一定是位娘娘。可是到了贾家的人的嘴里,她的金锁却成了她妄想贾宝玉的一个证据,就连贾宝玉也曾经暗地里想入非非,对与薛宝钗一起花前月下表示很期待。
为此,薛宝钗不得不报病,窝在屋里里躲羞。可笑那些流言还不放过她,一个一个都在笑话,都说宝姑娘身子健壮,怎么来了才一个月,就病了三回了?这身子骨也太弱了些,还比不得看着就娇柔的林家大姑娘二姑娘呢。
不得已,薛宝钗只好厚着脸皮,经常去王夫人的荣禧堂,陪王夫人说说话,然后就去找一样在王夫人院子里的耳房里的探春说话。
其实,探春很烦薛宝钗,可是上面的王夫人看着,也只好看着薛宝钗显摆她的女红,她的规矩,让探春难受得要死,却又不敢早早地回房休息。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二月就这样过去了,而三月初一却是王夫人的生日。
王夫人是做儿媳妇儿的,即便她是荣国府的当家太太,也不可能大办,最多也不过是吃个寿面就是了。
倒是薛姨妈有心,记得她的生日,一大早就给她送了一份礼物来。王夫人见了,不觉伤心:“如今也只有你这个娘家姐妹记得我的生日了。”
薛姨妈道:“看姐姐说的。不是我记得,是我们宝钗有心,早早地就提醒我不要忘记了。”
王夫人拉着边上一直规规矩矩地坐着的薛宝钗,道:“好孩子,你有心了。”
边上的探春就有些不自在。因为她也没有准备什么东西,偏偏听得王夫人道:“还是你们家教导得好,宝丫头聪慧端庄,将来还不知道哪个得了去呢。”
“姐姐家的孩子也不错啊。”
“大丫头的确不错,可是偏偏去了那个地方。如今一点音讯都没有,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至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