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隋帝国风云-第3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行犹豫了片刻,问道,“冯翊和刘黑闼若是追问呢?连他们都要隐瞒吗?”

“今日叛徒和内奸遍布北疆,就连陛下都防不胜防,何况我们?”伽蓝断然挥手,“直截了当告诉他们,这是陛下的圣旨,陛下的诏令,违者杀无赦!”

西行郑重点头,接着又问道,“你的目标是云内城?”

伽蓝摇头,手指距离云内(大同)大约一百六十里的白狼塞,然后在周围划了一个圈,“以某的预计,这里就是决战战场。”

西行皱起了眉头,其他西北狼兄弟也是神情凝重。江都候率先忍不住了,开口问道,“代北军放弃了长城防线,难道还要放弃整个代北,任由北虏越过句注,直杀太原?”

伽蓝点头,“某曾在密奏中告诉陛下,若想赢得决战,就必须把北虏诱过句注,诱到雁门甚至太原城下,唯有如此,才能尽可能欺骗和麻痹北虏,才能尽可能延长北虏撤退的时间,而某也才有足够的纵深布下阵势,有足够的时间断绝北虏退路。”

“陛下接受了你的计策?”江都候急切追问道。

伽蓝摇头,“某不知道。”

“陛下不会接受。”毛宇轩苦笑摇头,“这太危险了,一旦雁门失陷,太原失守,则势必危及到河东乃至两京,所以陛下不会接受这一计策。不出意外的话,他会把主力集结于句注要塞,把北虏阻挡在代北境内。”

“若北虏主力皆聚集于句注要塞,我们就很难拿下白狼塞。”布衣手指地图说道,“两地相距不过一百多里,北虏纵马飞驰,转瞬及至。”布衣抬头望向伽蓝,“决战战场应该是云内城下。”

毛宇轩叹了口气,再次苦笑摇头,“云内距离燕北太近,距离叱吉设的军队也太近,一旦叱吉设发现我们在燕北设的是空城计,而始毕可汗和北虏主力又陷入了我们的包围,则必定越过白山杀进燕北,如此大事去矣。”

伽蓝神情冷峻,久久不语。

“我们需要更多的军队。”魏飞的声音幽幽响起,但没人回应,因为决战战场上不会有更多的军队了。

“决战战场就在白狼塞。”伽蓝的口气不容置疑,“给你们半个月的时间,军队要进入指点位置,并完成决战前的所有准备。”

第312章 皇帝的决断

八月初,可贺敦义成公主密报帝国皇帝,在始毕可汗率北虏大军南下入侵中土之时,她将倾力支持大叶护阿史那闾琅、叱吉设阿史那咄捺等牙帐保守势力发起一系列阻止南北战争之行动,以期在最短时间内结束这场战争,重建南北双方之和平。

义成公主的这封密信来得正是时候,尤其是义成公主对帝国矢志不渝的忠诚和对自己远嫁北塞之使命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但进一步坚定了皇帝坚守北疆的决心,也让皇帝看到了帝国先贤们为确保中土之安全而做出的巨大贡献。做为先贤们的继承者,皇帝在坚持先贤们所制定的国防和外交战略的同时,理所当然抱着一往无前甚至是舍生取义之决心,来确保帝国之安全,确保中土统一大业之延续。

八月初一,阴山东麓,始毕可汗指挥北虏大军主力取道武川镇和柔玄镇之间的武要北原,以摧枯拉朽之势杀过了长城防线,猛攻代北马邑郡的北部重镇云内城(大同)。

代北战局的发展正如马邑郡太守王仁恭先前所预测,而此刻老帅王仁恭、雁门郡郡丞杨长仁和武贲郎将王智辨已经把马邑和雁门两郡的镇戍军主力集中到了云内城及其周边要隘,双方激烈厮杀。

依王仁恭的想法,他要在云内一线坚守四到五天,一方面通过顽强的防守来探查北虏此次入侵之规模,并由北虏大军之规模来判断此次北虏入侵之战略意图,继而拟定整个代北区域的防御策略;另一方面他要给定襄郡的镇戍军争取更多的撤退时间。依照预定计策,镇戍定襄郡的代北军要主动放弃定襄,然后与马邑、雁门的镇戍军会合,集代北军之主力与北虏作战。然而,自命令下达之日到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天了,却迟迟没有看到这支军队的身影。

八月初二,仅仅过了一天,就有十几万北虏军队越过了长城,聚集在云内城下。

王仁恭震惊了。杨长仁和王智辨考虑到己方兵力严重不足,如果继续战斗下去,不但己方损失过大,还有可能陷入北虏的包围,如此一来代北的最后一道门户句注要塞就形同虚设。句注要塞一失,则雁门和太原马上就会遭到北虏的攻击。而战局若照此发展下去,则北疆岌岌可危,皇帝和行宫也危在旦夕。所以杨长仁和王智辨急切劝说王仁恭马上后撤,撤到白狼塞坚守。同时急告汾阳宫的皇帝,恳求皇帝和行宫马上撤离北疆。还要急告燕北的东北道副大使、武贲郎将伽蓝,在代北军南撤之后,整个代北战场的侧翼就需要燕北军的保护,但燕北军此时已经陷入了始毕可汗所率的北虏主力和位于闪电河一线的叱吉设的大漠南方军的前后夹击之中,燕北局势也是异常危急,而燕北军事实上已无力保护代北战场的侧翼,亦无力给代北军以有效支援了。

王仁恭同意向皇帝告急,向燕北报警,但不同意即刻撤退,他还想等待定襄郡的镇戍军撤回来,以便把代北军的主力集结到一起,也唯有如此,他才有把握守住句注要塞,确保把北虏阻挡于代北境内。

就在此刻,定襄郡送来急报。几天前一支北虏军队由著名的“白道”越过了阴山,杀进了位于阴山南麓和河套套头之间的定襄郡。定襄镇戍军正在撤离之中,措手不及之下,遂调头向西,以最快速度渡过了黄河,撤进了隶属于灵朔道的榆林郡的榆关。

王仁恭闻讯,勃然大怒。

自先帝以来,为了控制强悍的代北军,中央和帝国军方想尽了办法。杨义臣及其以尉迟氏为首的代北虏姓将领始终是代北军的核心力量,虽然先帝曾让汉王杨谅、名将李景等出任代北军统帅,但始终未能真正控制这支军队。今上继承大统,汉王杨谅举兵反叛,做为叛军主力之一的代北军随之分裂,兄弟手足自相残杀,就此遭到重创,一蹶不振。代北军衰落了,大漠上的突厥人却兴起了,双方实力此消彼长,南北战争当然不可避免。现在南北战争爆发了,代北军里的代北系将领们理所当然以保存自身实力为第一要务。正是因为这种矛盾的存在,定襄郡的代北镇戍军不但没有及时撤离,反而在关键时刻渡过黄河撤到了榆林郡,远离了代北战场。

强烈的危机感让王仁恭有了不详之念,但他和历任代北军统帅一样,都无法真正控制这支军队,无法如臂指使地指挥这支军队,所以盛怒之后,王仁恭接受了杨长仁和王智辨的建议,果断放弃了云内城,并且也放弃了坚守白狼塞的想法,一口气撤向了句注要塞,以杜绝代北军被北虏包围之可能,这样他手上就始终有军队,有一定的主动权,还可以背靠雁门和太原,倚仗后方强有力的支援来阻御北虏的入侵。

代北军大踏步后撤。

北虏倒是犹豫了,担心坠入帝国的陷阱,但这时从代、晋秘密渠道传来的消息,以及从定襄郡和燕北地区传来的消息,都足以证明帝国在代北的镇戍力量严重不足,撤退是帝国代北军唯一的选择。

另外,对于始毕可汗和牙帐支持发动南北战争的权贵们来说,他们的最高目标是占据代北,是把势力范围拓展到中土,并获得与帝国长期而稳定的南北回易,这直接关系到北虏的持续发展和强大。而帝国因为连续数年的战争极大的损耗了国力,由此给了北虏千载难逢的入侵机遇,而更让北虏窃喜的是,帝国的皇帝为了维护北疆之安全亲自坐镇太原,这给了北虏无数念想,假若能诱使帝国皇帝在战争期间亲临战场前线,并将其包围,继而迫使其签订“城下之盟”,则必能以最小代价实现战争之目标。

于是,始毕可汗和牙帐激进势力故意纵容和默许以可贺敦义成公主和大叶护阿史那闾琅为首的牙帐保守势力,在南北战争期间始终与帝国保持联系,任由他们向帝国承诺,他们将帮助帝国阻止或者尽快结束战争,继而以此来诱使帝国皇帝在战争期间继续留在北疆,甚至亲赴战场前线,给北虏包围皇帝赢得一线良机。同时,牙帐保守势力的这种不合作态度和反对行动,对始毕可汗和牙帐激进势力来说也有好处。一旦北虏在战争中处于劣势,甚至败退,遭到帝国军队的穷追猛打,那么出手拯救他们的必然是牙帐保守势力。某种意义上,牙帐内部的这两大对立势力实际上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无论战争形势如何变化,北虏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北虏在云内停了一天,于八月初四继续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但速度并不快,似乎其主要目标便是在长城一线烧杀掳掠,而不是要突破句注要塞深入到雁门乃至太原继而直接威胁到帝国京畿腹地。

北虏担心追得太快了,太猛了,几十万控弦骑士如潮水一般倾泻而下,根本不给帝国军队喘息的机会,十有八九会把帝国皇帝吓跑了,导致难以实现战争之最高目标。还有就是要观察一下对手的反应和战局的发展,毕竟这里是帝国的疆域,是在对手的地盘上作战,千万不要因为大意而坠入了帝国军队的陷阱。

此次入侵中土对始毕可汗和牙帐的激进势力来说也是一场惊天动地的豪赌。赌赢了,始毕可汗、牙帐乃至突厥人的未来必然是一片辉煌,反之,则是一场深重灾难,不但牙帐内部必然走向分裂,大漠诸虏大联盟也会随之四分五裂,大漠必将重演群雄争霸之乱局。所以始毕可汗和他的支持者们非常谨慎和小心,一旦发现战局发展对自己不利,则毫不犹豫的撤回大漠。

这是一场谁也输不起的战争,对北虏来说如此,对帝国皇帝和帝国中枢来说同样如此。

面对气势汹汹、浩浩荡荡杀来的北虏大军,皇帝和中枢想走都走不掉了。这时候离开太原,离开北疆,则必然背上“仓惶逃离”的恶名,不但会严重伤害到北疆军民的士气和军心,也会严重损害了皇帝和中枢的威权和声名,而皇帝当初以抵御北虏入侵为名不顾一切阻碍毅然赶赴北疆,忍受了长时间的谴责和诋毁,直到今日北虏真正入侵后才艰难获得的英名和声望,都将在离开北疆的一瞬间丧失殆尽。

然而,在明明知道皇帝撤离北疆会导致不可估量的恶果,甚至代北都会全部沦陷的情况下,东都、西京的权贵官僚们却纷纷上奏,苦谏皇帝即刻离开北疆,就连追随在皇帝身边的大部分贵族官僚们也同样如此。虽然所有的劝谏都以“忠诚”为名义,但此忠诚是真正的忠诚吗?这些人到底是忠诚于皇帝还是忠诚于帝国,抑或仅仅忠诚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皇帝倒是态度坚决,坚决不离开北疆。这是原则性问题,不容置疑,更没有争论的必要。于是苦谏的贵族官僚们退而求其次,恳请皇帝移驾太原郡的首府晋阳。

从战局的发展来看,帝国军队肯定要死守句注要塞,把北虏阻御于代北境内,而北虏对深入北疆腹地也肯定心存惧意,所以不出意外的话,等北虏杀到句注要塞后,战事便会陷入僵持,然后北虏会在代北境内大肆掳掠。待帝国的各路援军抵达太原,在皇帝的指挥下发动大规模反攻的时候,北虏便带着战利品返回大漠。于是这场战争结束,双方各取所需,北虏掳掠成功,而皇帝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