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这样说下去,她自己首要鸡皮疙瘩了。
高津予这会儿很理解她的难处。
这个女人一路走来不容易。
和蔼的拍了拍她手,吓得秦方好见鬼似的收手,抽到半道儿上,觉得不妙,这不是拂了他面子么。
心中惶恐,猛抬头,方才那为难的神色还没散去,此刻又添了些惴惴不安。
见着这样,高津予反倒怜惜起她来。觉得即便不能把她当做寻常后宫女子般宠爱,至少作为中宫,也要更尊重她一些。
又说了些轶闻趣事,“内府备下了中秋的用度,孤看着不差,呈上来梓童先挑着。”
这才几月啊,说中秋。
不过皇帝说这个,她也不好说早,知道是借了中秋的名义要对她加赏了。
她也不怎么看重些珍宝奢贵之物,做中宫的物质上她不像妃子有时还要差钱。
谨慎地想了起来,“这些用度配制,是贤妃的职责。陛下您先许了臣妾……”
“后宫都得的,梓童不用多担心。”
他都这么说了,有实惠不收,她就傻了。
后宫女子按着等级各有用度,各季还各有添置,到节日也多要有赏。
便是主子们不差银子,宫妃们的这些工资,以皇后(中宫)举例,用度中还带着一个月几只鸡几只猪几盘牛肉的,写的那么清晰明白,不是为了让皇后一人拿着盘生肉,一个月几十斤肉的生啃。
这些都是连带着宫妃身边伺候的人,通常一席菜,主子一人也用不了多少,剩下的端下去,通常是“赐”了奴婢们,围了一起用的。
除了吃食用度,各妃还有俸银,皇后一千,皇贵妃八百之类的。
品级高的,收入高,但用项也多,赏人就少不了,人情债是笔开销。作为后宫女子,妃子们每季还要翻翻行头,装点自己,包装也是笔大费用。
即便在宫中,也没有人会和银子过不去。
秦方好这次得的,赏赐流水般一盘盘往宫室里搬。
作为后宫女子,便是不眼红赏赐的,皇帝亲赐下的东西,又格外是种荣誉体面。
秦方好收了个钵满盆溢,贞贵妃就住在侧殿,心里也有些异样,前番姐姐看着遭殃时,她带着些袖手旁观,此刻在姐姐跟前就有些讪讪的。
“姐姐这真是头一份的体面了。”
秦方好也只装不知她先前的那些小心思,“咱们呢,也就平安度日。安安稳稳才是正经。”
中宫首退了南朝的见礼,还发作了人家一通。
按理说中宫打头这种姿势,嫔妃该和上级持统一口径,但那时后宫多是等着她倒霉的,南朝的礼都收了下来,也没退。
如今官方再次统一了标准口径:中宫这样做是大义,还被抬到了一个至高的地位。宫妃们也陆陆续续跟上,退回南朝见礼,表示态度决绝。
秦方好是第一个得了这份荣耀的,后面再表态也不过是跟风。
私下和心腹说笑,“我这辈子,自从抛了安乐公,没给他们陪葬自尽的,后来再一嫁二嫁……早不计较旁人会怎么说我道德败坏了。”
也真想不到,她这辈子还能有被摆到这样一个道德的高度上,让人做大义凛然的宣传。
贞贵妃是和秦方好休戚相干,关系最近的姊妹。
当姐姐驳斥使臣的时候,她便不是一同表态,事后也该退回礼物。
哪怕不是站在同一线上,以贞贵妃的立场,若是中宫之事果真倒霉的,她可以辩说,中宫是主,她作为侧室是处于敬重,中宫不收人东西,她又怎能贪财呢?
若是中宫此次不倒霉,她就是头一个作为支持的人,也能同受了荣耀。
自然贞妃还是年轻了点,在这上头的素养没想得更远。
下意识的,怕担事,和宫妃们一众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但秦方好也没怪她。各人都有各人的出路,贞贵妃妹妹要真为自己博个前程,这也是人之常情。
与其恨人背叛什么的,她也相当能体谅人的不容易。
南朝公主一个两个都是悲剧。
贞贵妃,安平公主的妈是华贵妃啊,曾经是南朝最尊宠的妃子,谁能想到立朝后,前朝势力对着后宫此消彼长,华妃失势,这个娇惯了长大的女儿,也被弄来和亲。
换一个视角,贞妃都该是个唱着“小白菜”的苦逼落难公主。
出于荣宠,也出于政治需要,高津予不但大赏了中宫,这一月也格外多留了几宿。
妃子们心里酸归酸,却多是把着计到两朝政事上去的,一想到这个中宫的中宫位都是个象征,大家就都没什么好气的了。
转眼,又投身到萧卫二族储位之争。
但也正因着这月格外的接触,高津予忽的在一次在承庆宫留膳时问道秦方好,“梓童平日可还过得好?”
宫女在一旁布菜,秦方好笑道,“初到宫廷时,样样不习惯,如今早是适应了。”
“梓童若还寂寞,不如……让英慧帝姬来?”
作者有话要说:v文第一天(^__^) 嘻嘻各位读娘们,好消息是,现在已经是月末了,11月的分不送白不送。更好的消息是,马上12月又来了。
文案说过如何送分的方法,一般能按送分,我都送。留满二十字,多字多送。
下俩更在下午。
三十一章
隔天萧泰嫔就把英慧帝姬带来。
泰嫔诊出身孕不久,卫淑妃生产前一月诊出的,现在皇三子才满月,满打满算,泰嫔怀孕也不超过四个月。
怀孕初期肚子也不大,穿着宽松的汉服更看不出迹象。四个月了,孕吐反应是减了,胃口也开始变好。
把英慧帝姬领了来,泰嫔先给中宫请安,再对帝姬说,“快给中宫娘娘请安。”
六岁的英慧轻声轻气地行了个礼,“见过母后娘娘。”
秦方好让孩子上来,抱着孩子走,又顺带给泰嫔赐座,“可是辛苦你了,到后几个月,愈发要小心了。生产的东西都备下了?”
泰嫔腹诽她,这才怀了多久呢,都没显怀。也真是找话题说套话了。
“谢娘娘记挂,奴婢身边的嬷嬷都看顾着,该有的宫中都有。”
“也好,你没得经验,听听老人说的总不错。”
秦方好也觉得自己这么说着套话像不要钱样的,泰嫔头一胎没生过,她也没生过啊。
谈论这样一个技术问题,显然不是她的专长。
又留说了会儿话,泰嫔是孕妇,秦方好就借着不致使她劳累给支走了,赐下布匹首饰。
回头看看英慧帝姬,安安静静的任她抱着。泰嫔走了也没怎么闹。
后宫的女人,没孩子的时候,想着有个女儿也是好的,如泰嫔,没孩子想着有个帝姬,哪怕是养女,到了身边也总盼着皇帝在看女儿的时候顺带留宿。
真到有了自己孩子后,这个养女就像是个烫手丢不掉的山芋。
对于泰嫔的离开,英慧帝姬既没哭也没闹,与其说是小姑娘守着规矩的安静,倒不如说透着股淡漠。
秦方好首次接手了小姑娘的一切,也不在头一次多问,只说些,英慧多大了?吃过饭了?让嬷嬷带你到侧殿布置新房间好吗?
小姑娘不见喜,回话很规矩,冷冰冰的,“听母后娘娘的。”
然后就由嬷嬷带了下去。
等孩子走后,舒云早侯在一边说话了。
又恢复到宫廷正常生活中,舒云早掌握了作为一个大宫女的职业要领,兼带了打探消息的属性。
上前凑耳说道,“娘娘莫气,帝姬许是头回来,往后日子长了也就亲近您了。”
“也是。我待她好,总有养得熟的一天。”
她还在为夺了人家在养母身边而有些过意不去,但转而一想,这样的“恩惠”不是她求,而是高津予“赐”的。
舒云已经开始汇报,“帝姬这是第四次换地方了。”
“四次?”这个频率有点太高了吧?
头一次是她出生不久,就被抱给了当时还在世的嫡母养。其后她生母死了,嫡母又病了,将她交付给谢氏(现在的敏常在)。谢氏年轻自己却又一直没孕的,心思都琢磨在这上头,更没心情管她。一次小孩从台阶上摔下,磕掉了半颗牙齿,其后就交给了泰嫔。
回顾了下英慧的过去,秦方好也有些了然了。难怪这样冷淡的性子,原来不是怪了她把自己从养母身边夺走,而是生性如此。
舒云又说道,“到了泰嫔身边,听说也没过什么好日子。泰嫔原是待她不错的,想着有个女儿傍身让皇上记得也好。哪知道帝姬性情冷淡……在帝王面前也不怎么讨喜。”
一个小孩子经历了这么多次的转入转出,即便没得后娘虐待,物质上宫中薄不了,但却也没怎么亲近过。都是带了利用与算计。
可怜了英慧,在这样幼小的年纪见识到了人世间的这些世态炎凉,难怪是要养成这样的性情了。
大人们都是喜欢讨喜的小孩,更兼小女孩在父亲面前总是柔顺伶俐,撒娇卖萌的。这样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讨喜”小孩。
英慧这么规规矩矩,安安静静的样子,虽然没多错,却也不怎么像个“女儿”。
“帝姬不受宠爱,皇上也难得想到了去看,泰嫔被冷落多了便怨起她没用了。骇,本来她一个嫔哪能比得上妃子得看重呢?”
高津予的后宫,秦方好很了解,一切都符合着制度。
初一十五是皇后中宫,便是不为了侍寝,为了象征总也不能冷落。皇上和正宫要有许久不见面,就回有言官跳出来质疑一下帝后不和的可能。
其他的后宫,也都是按了家世、功劳来册封的,自然也妃总比嫔来得金贵。
泰嫔不比妃子见到皇上的多,这也在理。她又生无异征,倾国倾城之貌的。家世也不突出,皇上凭什么就抛下了政治所需的正宫,两个制衡并得宠的妃子,巴巴地跑来讨好她一个嫔?
高津予又不是蔺顒仁。
然后就是恶心循环了,越见不到皇上,就越迁怒帝姬的清冷。越迁怒,帝姬就更清冷不讨喜,皇上就更不喜欢……
秦方好听了这些,有些叹息,“是个苦孩子,往后咱对她好些,再不会有难过的日子了。”
“娘娘您何须给帝姬谋划了?”舒云有些想不通,如果这是她亲生孩子也就算了。
本来就是高津予给她弄了来,“解寂寞”陪了当宠物的。
原话还就真这么说。
秦方好没有这么不人道,这总是个孩子。
“既然入了我的殿,往后就是我的首尾。我总不至于让孩子吃亏。”
无论最初她来的原因是什么,自愿或不愿的,来到这儿,作为成人,秦方好觉得自己有责任。
况且如果自己这辈子真没孩子的话……也真是挺寂寞的。
这样也总算是能舒心一点。
下午就让人给孩子量了身,裁新衣,又一起用了膳,问她新住处布置得还好。
英慧帝姬对此也是见惯了,每一个女人初接手了她也总会和颜悦色一阵。
“女儿住得很好。”
“哪我就安心了,你有什么需要的就和我说,或觉得自己不好意思说的,就支了嬷嬷来到舒云姑姑这儿通话。”
说了几句话,英慧还是疏离着的。你问她话,她也答,规规矩矩的。不问,她就不说。很不像个小女孩样会露出个灿烂的笑脸。
秦方好心想,这样的性子也难怪不讨喜了。
如果这不是交给自己养的,只当了旁人家的小孩,她还能闭着眼睛的夸赞是小女儿态腼腆,转眼却也不怎么喜欢。但自己养的孩子这样冷淡,她却不能坐视不理。
想了想,这孩子未免也太闭塞了,或许适当地带着她与外界接触,性子就回转好些。
便和颜悦色地说,“你也别嫌母后话多,往后每天和母后出来见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