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杨乃文忘了规矩,急着在旁插话:“庸书这个钱粮师爷当得最轻松,不像别的县,成天带着衙役走村串户,弄得鸡飞狗叫!”
陈廷敬顿时来了兴趣:“啊?这倒是个好办法啊!朝廷平定云南,最要紧的就是筹集军饷。如果各地都依这个办法,就不会有税银拖欠之事。”
戴孟雄道:“回钦差大人,阳曲县已有三分之二的村实行了这个办法,下一步我想让全县各村都按这个办法来做。自从卑职到阳曲任职,银粮年年都是如期如数上缴。”
陈廷敬说:“戴知县,你们完钱粮的办法比建龙亭更好。朝廷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完钱粮。打仗是要花钱的啊!”
戴孟雄道:“卑职把这个完钱粮的办法叫做大户统筹。原打算等明年全县通行之后,再上报朝廷。而建龙亭不太繁琐,简单易行,已在全县推开了。”
陈廷敬顿时惊了,问:“怎么?已在全县推开了?你在疏请上不是说百姓有此愿望,奏请朝廷恩准吗?”
戴孟雄忙低了头说:“百姓热忱颇高,卑职不好泼冷水啊!”陈廷敬心里不快,说:“我过后再同你切磋此事。先去看看龙亭吧。”
陈廷敬等随李家声往李家祠堂去。戴孟雄见陈廷敬脸色不太好,心里甚是忐忑。他知道朝廷没恩准,擅自建了龙亭,追究起来是要治罪的。
祠堂正对面有块空坪,长有一棵古槐树,古槐树旁边便是龙亭。亭有八角,雕梁画栋,飞檐如翅。亭里面立有雕龙石碑,上刻《圣谕十六条》。陈廷敬围着龙亭转了圈,细细看了碑刻,说:“亭子修得不错。李家声,修这个龙亭花了多少银子?”
李家声回道:“两百多两银子。”
陈廷敬又问:“全村多少人,多少户?”
李家声答道:“全村男女老少二百三十二人,四十六户。”
戴孟雄在旁搭话:“钦差大人,李家声代完钱粮已不止这个村,周围十六个村,一千零八户的钱粮都是李家声代完的。”
陈廷敬点头不语,心里暗自盘算。这时,大顺突然赶来了。原来陈廷敬回到山西,没时间转道阳城老家探望父母,便打发大顺回去看了看。大顺已从阳城回来,先去了阳曲县衙,知道老爷到李家庄来了,这才一路打听着赶了过来。大顺拜道:“老爷,老太爷、老太太、太太跟家里人都好,老太太特意嘱咐,要您好生当差,不要挂念!”
大顺说罢便掏出老太爷的信来,递给陈廷敬。陈廷敬读着家信,不觉双泪沾襟。珍儿见了,也忍不住流起泪来。刘景跟马明也都是父母在老家的人,难免伤心起来。
戴孟雄说:“钦差大人过门而不入,有禹帝之风,卑职十分敬佩!”
陈廷敬折好家书,叹道:“皇差在肩,身不由已。唉,这话不说了。戴知县,李家庄的龙亭气象威武,很不错。”
戴孟雄见陈廷敬脸上有了笑容,似乎松了口气,忙说:“感谢钦差大人夸奖。”
可陈廷敬突然冷冷地抛出一句话来:“其他地方的龙亭,暂时停建!”戴孟雄慌了,问道:“钦差大人,这是为何?”
陈廷敬道:“未经朝廷许可,擅建龙亭,应当治罪!难道你不知道?”
李家声忙跪下,说:“钦差大人,草民这是对朝廷的一片忠心啊!”
陈廷敬说:“李家声,你起来吧。我有话只同你们戴知县说,先不说追不追究你。戴知县,我们回去吧。”
李家声盛情挽留不成,只得恭送陈廷敬等出了李家庄。陈廷敬上轿时,望了戴孟雄说:“去你家吃饭如何?”
戴孟雄支吾着,面有难色。陈廷敬笑道:“怎么?戴知县饭都舍不得给我吃一碗?”
戴孟雄道:“卑职家眷不在身边,我都是在县衙里和衙役们同吃。县衙里的厨子,饭菜做得不好。”
陈廷敬只道无妨,你能顿顿吃,我就不能吃了?戴孟雄只好叫杨乃文速速派人下山报个信儿,叫厨子多做几个菜。陈廷敬却说不用,阳曲烧卖有名,做几个烧卖就够了。
回到县衙,天色渐晚。饭菜尚未做好,戴孟雄请陈廷敬去内室用茶。房间甚是简陋,里头只放着两张床,一张桌子,两张凳子,别无长物。陈廷敬问道:“你们父子同住一间?”
戴孟雄回道:“衙役们都是两人一间,我们父子也两人一间。我身子不太好,让儿子同我住着,也好有个照应。”
杨乃文插言道:“县衙里真要腾间屋子出来,还是有的。可戴老爷不愿意。连庸书都是独自住一小间,真是惭愧!”
陈廷敬自从见了戴孟雄儿子抬轿,心里就一直犯疑惑。这会儿见戴孟雄住得如此寒伧,他真有些拿不准这位县太爷到底是怎样的人,只好嘴上说道:“戴知县,你太清苦了。”
《大清相国》第四部分《大清相国》第十六章(4)
戴孟雄道:“卑职自小家里穷,习惯了。说起来不就是个官体吗?老百姓又不知道我住得到底怎样,也无伤官体啊!”
说话间,外头喊吃饭了。陈廷敬说有事要聊,就让厨子端了饭菜进来,两人只在房间里胡乱吃些。戴孟雄说:“我这里有贱内自己酿的包谷烧,专从老家带来的。钦差大人尝尝?”
陈廷敬说:“我本不善饮,你说是尊夫人亲自酿的酒,就喝两盅吧。”
戴孟雄先给陈廷敬酌酒,自己再满上。两人碰了杯,并不多说客套话,一同干了。陈廷敬吃了个烧卖,说:“都说阳曲的烧卖好吃,真是名不虚传!”
戴孟雄说:“这几年,阳曲百姓吃饭已无大碍,烧卖可不是人人都能吃上。百姓哪天都能吃上烧卖,就是小康了!”
陈廷敬酒量不大,几口包谷烧下去,眼色有些朦胧了。他不再喝酒,趁着脑子清醒,问道:“戴知县,说说你们县的大户统筹吧。”
戴孟雄说:“年有丰歉,民有贫富,但朝廷的钱粮可是年年都要完的。逢上歉收年成,大户完得了钱粮,小户穷户就难了。他们得向大户去借。大户有仁厚的,也有苛刻的。仁厚人家还好说,苛刻人家就会借机敲诈百姓。”
陈廷敬问道:“你是怎么办的呢?”
戴孟雄说:“县衙每月都会召集乡绅、百姓,宣讲《圣谕十六条》,教化民风。很多大户感激朝廷恩典,自愿先替乡亲们交纳钱粮,等乡亲们有余钱余粮再去还上。”
陈廷敬沉思片刻,点头道:“这倒是个好办法。戴知县,你把大户统筹的办法仔细写好给我,我要奏报朝廷。”
戴孟雄喜形于色,连声说好,道:“杨师爷那里有现成的详案,待会儿呈交钦差大人。”
用罢晚餐,陈廷敬乘夜赶回五峰观。傅山听说已暂禁捐建龙亭,内心暗自敬佩陈廷敬,却又说:“大户统筹之法,贫道不知详情,不敢妄加评说。只是戴孟雄这等人,料也做不出什么好事。”
陈廷敬也拿不定主意,只道不会草率行事。傅山道了安,自去歇息了。陈廷敬毫无睡意,大伙儿就陪着他闲聊。聊着聊着,又聊到了阳曲的大户统筹。其实陈廷敬心里老装着这事儿。朝廷平定云南,当务之急就是筹集军饷。这几年,各地钱粮都有拖欠,官府科催又屡生民变。就因没有个好办法。戴孟雄的法子看上去真的不错,可陈廷敬沿路所见,阳曲百姓都如惊弓之鸟。钦差大人来了,百姓既没有迎接的,也没有拦路喊冤的,就连路上行人都没有。虽说是严冬,猫冬也不会猫得这么干净!
陈廷敬说:“我本来深感疑虑,可我看了戴孟雄的住房,又见他自己儿子当轿夫,怎么看不觉得他像个坏官啊!”
马明说:“那会儿老爷吩咐鸣锣,我猜老百姓听见了,都会以为县太爷进村要钱要粮来了,躲在屋里大气都不敢出。”
大顺道:“老爷,我不懂你们官场上的事儿,可是就琢磨着,他戴老爷再怎么清廉,也犯不着让自己儿子来抬轿啊!除非这是桩肥差!”
刘景说:“咱们不听戴知县说了,连工钱都没有,还肥差哩!”
珍儿道:“有些事情啊,太像真的了,肯定就是假的。那李家声替十六个村,一千多户人家代完钱粮,怎么听着都不叫人相信。”
陈廷敬说:“可这些村子多年都不欠交国家钱粮,那是事实啊!”
珍儿道:“不是珍儿在老爷面前夸口,我家在乡下也是大户,我爹乐善好施,可也总不能太亏待自己。把自己家先败了,今后拿什么去做好事?除非李家声代完钱粮有利可图,不然他没那么傻。要不然他就是佛祖了。”
大伙儿正七嘴八舌,陈廷敬突然说道:“刘景、马明,我想好了,速将阳曲大户统筹办法上奏朝廷!”
大伙儿都吃了一惊,珍儿更是急了:“老爷,您怎么就不听我们的呢?”
陈廷敬说:“你们且听我说道理。朝廷现在急需纳钱粮的好办法,事关军机,耽误不得。且不问阳曲做得到底如何,也不问戴孟雄是清是贪,我反复思量,觉得这个办法倒是很好。”
马明也说:“光看办法,的确看不出什么破绽。”
陈廷敬说:“刘景、马明,明日一早,吩咐官驿快马送出!还有,明天你俩下山,去阳曲县城看看。我就在这里等候戴知县。”
珍儿见陈廷敬执意要将大户统筹法上报朝廷,闷在心里生气,生生硬硬地问:“我明天干什么呀?”
陈廷敬笑笑,说:“你呀,呆在这五峰观噘嘴巴吧!”
32
第二日,戴孟雄领着杨乃文早早的上了五峰观。陈廷敬吩咐珍儿倒茶,珍儿心里有气,只作没有听见。大顺忙倒了茶,递了上来。
陈廷敬说:“我已派人将阳曲大户统筹办法快马奏报朝廷。如果这个办法能解朝廷军饷之急,戴知县功莫大矣!”
戴孟雄喜不自禁,道:“卑职感谢钦差大人栽培!”
陈廷敬问:“李家庄的龙亭到底花了多少银子,戴知县知道吗?”
戴孟雄说:“李家声自愿修建的,县衙没派人督办,不知详情。他自己说花两百多两银子,应是不错。”
陈廷敬又问:“阳曲全县多少丁口?”
戴孟雄回道:“全县男女丁口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人。”
陈廷敬问:“全县每年纳银多少,纳粮多少?”
戴孟雄道:“每年纳银两万四千七百二十三两,纳粮六千二百七十三石。”
陈廷敬点点头,好像十分满意:“戴知县倒是个干练之才,账算得很清楚嘛!”
杨乃文忙附和道:“戴知县有铁算盘的雅号,算账比庸书这个钱粮师爷还厉害!”
戴孟雄倒是谦虚,道:“回钦差大人,卑职食朝廷傣禄,心里就只记住这几桩事儿。”
陈廷敬望着戴孟雄微笑半日,慢条斯理地说:“戴知县,我会奏请朝廷,从明年开始,阳曲纳银、纳粮再加一倍!”
戴孟雄听陈廷敬突然这么一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嘴巴张得老大,望了陈廷敬半天,才说:“钦差大人,此事万万不可啊!阳曲百姓哪有这个财力?您钦差大人也不是苛刻百姓的人啊!”
陈廷敬冷冷地说:“我不苛刻百姓,你已经苛刻百姓了!”
戴孟雄低头问道:“钦差大人,此话从何讲起?”
《大清相国》第四部分《大清相国》第十六章(5)
陈廷敬说:“李家庄丁口两百三十二人,建龙亭花去两百多两银子,差不多人平合一两银子。”
杨乃文早吓得大气不敢出,这会儿忙插话道:“钦差大人,李家庄建龙亭的银子是李家声自家甘愿出的,摊不到百姓头上。”
陈廷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