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定决心后,灌斐抬起头,瞪着那双变得阴沉的眼睛,环视一圈,冷冷地问道:“难道就没有良策了吗?”
郡给事中王览悄悄地瞄了一眼灌斐,搓着手轻声地说道:“依属下愚见,关键不是我们的河堤不结实,而是南岸范县的河堤修得太结实了。”
听
,灌斐目光一闪,就像是屋外黑云中的闪电一样。光盯着王览看了许久,最后才说道:“继续说下去。”
“是的大人,但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河务局佥事员外郎崔礼。”王览却把话题转到另外一方面去了。
灌斐和裴奎对视一眼,然后在心中盘算起来。
崔礼是河务局负责巡视这一段河务的佥事员外郎,专门负责监督检查这一段黄河两岸地方的防洪治理。去年,崔礼在巡视中发现蛛丝马迹,几乎要把灌斐、裴奎联手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贪墨河工款的事情给查出来了。
灌斐和裴奎不由大急,慌忙商量对策。
按照裴奎的想法,这世上的人不贪财便好色,不好色便惜名。总有私欲的一点。于是灌斐一边稳住崔礼,一边托同僚旧事打听,终于知道崔礼虽然是个清廉肃正之人,但是却极为爱惜自己地名声,不贪财不纳妾不狎妓不酗酒,在治部以肃正严厉而闻名。
灌裴两人马下定下一个计策。他们先以地方的名义宴请招待崔礼,然后频频敬上加了料的美酒。以为没什么事的崔礼没几杯就被灌醉了,醒来之后发现身边居然躺着一个千娇百媚的赤裸女子。这才知道着了灌裴二人的道。
灌裴二人却不住地赔礼道歉。说看到崔大人为了百姓和河务。奔波各地,身边又没有人照顾,甚是辛苦。恰好又有城歌妓曾见过崔礼一面,倾慕他的风采为人,愿意奉身侍候。灌裴两人听说之后,感叹不已,为了成就一段佳话。于是筹钱为歌妓赎了身,今日终于找到了机会成全了这桩美事。
灌裴两人还信誓旦旦,说绝不将此事宣扬出去。
崔礼当然知道这二人是鬼话连篇,但是他听到最后几句,知道灌裴两人在威胁自己,于是便犯难了。这事要是被抖露出去,自己免不了声败名裂,称为士林的笑柄。这可如何是好?
犹豫了许久。崔礼最后安慰自己说。只是与灌裴两人虚与委蛇而已,绝不为虎作伥,做违法地事情。于是便默认了灌裴两人地“性贿赂”。任由灌裴在元城治下一座宅院,将歌妓奉养其中,做为一处别院。而河堤之事也不了了之。
崔礼做了三十多年地道德先生,突然遇上如此“艳遇”,当然有些喜欢,加上这歌妓不但貌美,更是手段了得,把崔礼迷得神魂颠倒,食髓知味,欲罢不能。于是常常往阳平郡跑,潜入别院,反倒成就了他“勤事任职”的美名。
灌斐知道王览的意思,虽然崔礼与自己有“大缘故”,但是他一直若离若合,并不见得愿意同自己勾结起来干这件大事情,毕竟这件事干系太大了,要是这“道德先生”突然良心发现,揭发反正,自己岂不是自找死路。
“无妨,我们可以给元城别院捎去些珠宝绢布,让里边那位好好地缠住崔礼,这段时间不要让他到东阳平来。”裴奎想了一下,最后出了个主意。
灌斐点点头,他知道崔礼正在兴头上。每次来阳平郡,那怕是天大的事情也要先去元城别院快活几日,再出来办正事。而为了拉拢崔礼,灌斐可没少给别院送东西,让那个歌妓好生迷惑崔礼。现在到了该用她的时候了。灌斐相信,只要进了别院,凭那个骚娘们的手段,就是黄河全决口了,崔礼也得先把事办了再拎着裤子出来善后。
“好,对付崔礼就这么办!”
王览听到灌斐把第一问题解决了,连忙开始往下说。他和裴奎一样,是北府官吏中一部分不是“正途”出身的。王览出身于赫赫有名地晋阳王家,而裴奎出身于同样天下闻名的河东裴家。
北府的地盘扩展地非常快,“正途科班”培训出的官吏总是不够用,所以只好从地方简任提拔了一批有才识有民望的青年,不过在官吏比例占得不多,王览和裴奎刚好是其中两个。他们两人不但颇有才干,也善于钻营,很快就步步高升。
后来调迁到阳平郡后,说不上谁拉拢谁,也不知道谁先“腐败”谁,反正两人就和阳平郡的主官太守灌斐勾结在一起,贪墨治工钱款,变卖郡仓储粮,可没少捞钱,每年大把拨下来的修堤河工款怎么能逃出他们的手呢?
“第二件是派谁去做。首先这人必须靠得住,其次是不能是明面上地人,不能被人认出来。”王览继续说道。
灌斐点点头,知道王览地意思。办这种事的人当然得是靠得住的心腹,其次地确不能让人给认出来,最好是脸生的人,事后再无声无息地消失,这事就齐全了,不用担心手尾了。
“那地方选好了吗?”灌斐沉吟了一下,又问道。
“这个得问陈大人了,他比我们在座的都熟悉河务上的
:
陈寥默然想了很久,最后犹豫道:“依属下看来。这地方最好不过选在沙滩口。那里原是老决口,前二十年里已经决过十几次了。这两年虽然勉强修复过来了,但是底子根基很差。而且那里是范县和东阿县交接的地方,就是范县再如何修缮,总有疏忽地地方,只要找几个当地人细细一问便……”
灌斐一挥手,阻止了陈寥的说话,然后用嘶哑的声音说道:“好了。大家各司其职吧。先把这个汛期熬过去再说。王兄和文范留下。其余都散了吧。”
听得这么一说,其余众人知道灌斐等人要商量更私密的事情,于是便起身告辞。
第二日,一名男子背着包裹趁洪汛峰期未到,在秦亭渡口花重金雇了一艘船,冒险过了黄河,去了范县。
接下来的日子里。雨越下越大,黄河的水势也越来越凶猛,防洪的形势也越来越紧张。范县县令崔元整日地奔波在河堤上,和县尉一起带领民兵抗洪守堤。
非常巧合,崔元也是数量不多的简任提拔地世家子弟,他出身于同样显赫地博陵崔家。崔元算得大器晚成地一个,四十多岁了才和王览、裴奎一样,因为嫡房主家被迁到长安等地去了。这才以旁支的身份被北府起用。
崔元是一个非常称职和认真的县令。两年来把范县治理得井井有条,路不拾遗。而且这河堤也是他下了大力气监修的,每一处河堤都有他的汗水。所以崔元对渡过这个汛期非常有信心。
尽管如此,崔元也不敢大意,汛期一到就立即采取措施开始抗洪。
雨似乎变小了,但是水势还是汹涌无比。崔元知道这是从上游下来的洪水。他接到荣阳的通报,雍州、司州地雨势已经停了,也就是说只要过了这些洪峰,这次汛期就算过了。但是崔元也明白,这股汇集而成的洪汛却是最危险的。
崔元带着斗笠,披着蓑衣,带着几个随从钉在了河堤上,密切关注着水势的变化,时不时调度人员,加固河堤。
现在洪峰快要过去了,崔元没有太多的事情,便站在河边看着汹涌而混浊的河水在身边咆哮而过,最后消失在天水一色中,一时心里充满了雄心壮志。
做为一个大姓世家,光彩都被嫡系主房给占去,因为他们就代表着整个家族,做为旁支的崔元一直没有机会出头。直到崔家嫡房被尽数迁到长安、洛阳去了以后,他才有机会出仕,真是不容易啊。
崔元知道,虽然自己已经四十岁了,不再年轻了,但是郡、州和吏部对自己的政绩评价都非常高,还有机会再上几级,发挥更大地作用。
突然,一位主薄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崔元立即预感到一阵不妙,连忙迎了上去。
“大人,大事不好了,沙滩口决堤了。”主薄哭喊道。
一个炸雷在崔元耳边响起,立即让他不知所措,决堤了?沙滩口决堤了?那里是个老患口,虽然好生修缮了一番,但是底子实在太差了,是范县一段最危险地地段,崔元打算汛期过后,等下半年的河工款拨下来重点地再修缮一次,想不到居然决口了。
“现在情况怎样?”崔元面如死灰地问道。
“口子有十几米宽,就在附近巡视的郡守大人带着民兵赶过去了,东阿县地县尉大人也带着民兵赶过去了,正在想办法堵口子。听说郡守大人已经下令征用渡船,载上石头直接沉在缺口那里,应该可以堵上。损失初略估了一下,四个临河的村子没了。”主薄边哭边说道。
听到这里,崔元痛苦地闭上眼睛,两行浑浊的泪水很快和满脸的雨水混在一起。
四个村子,上千条人命,就这么没了。自己怎么不好好地检查一下沙滩口的河堤,治曹说没有问题自己就以为没有问题了。要是自己能够不因为那里是交接处而多重视一下,也不会出这样的事情。要是自己坚守在那里,而不是这个靠近县城的地方,说不定也不会出这种事情。
崔元在不停地责备自己,。他目光呆滞,脚步蹒跚地在河堤上缓缓地走着。旁边的主薄、随从想去扶他一把,却被他无力拨开了。
过了一刻钟,崔元仰天长哭道:“我何脸去见范县的地方父老呀!”说罢,掩面投入滚滚的黄河水中。
旁边的主薄、随从阻挡不及,只能扑到河堤边上,看着崔元变成一个黑点,在波涛汹涌的河水迅速不见了。
“崔大人!”众人大声悲呼道,而旁边的黄河水依然咆哮着滚滚向东。
第二百零八章 … 天灾人祸(二)
县河堤溃决,洪水咆哮而出,一下子波及了方圆上百
这里原本是富庶肥沃之地,国乱之前更是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的地区。后来战乱连连,百姓们不是死于非命,就是四散逃命去了,留下一少部分人口在某位民帅的带领下躲在远处偏僻的高地丘陵,艰难地熬日子。
河水十几次泛滥,把这块良田都变成了泥沙之地。幸好河水只是顺势向东,只是毁坏了下游一部分田地,还留下了一部分活命田。
北府收了中原之后,很多百姓纷纷从壁垒和南方回到了各自的故里,在原来的耕地上分得各人的永业田和赋税田。相对于去陌生地方重新开垦新田地,他们更愿意回到自己的故里,这里一直在数代人的梦里萦绕着。
河堤重新修起来了,田地也分下来了,农具牛马配到每户了。两年过去了,这日子也有盼头了,谁知道今年会出现这么大的洪水。也许老天爷在补偿几年前的少雨,今年夏天是连日的倾盆大雨,范围波及秦、雍州等大部分郡县。各地都发生了山洪和大水,最后汇集到了黄河。而黄河夹卷着比往年要多得多的泥沙,一路东下。司州、兖州、冀州、青州,一路告急。河水到了这里便迟缓下来,泥沙纷纷积塞,给本来危险的下游两岸带来了更大的威胁。
幸好北府一收复中原便开始整治黄河,大把的银子拨下来。军民齐动员,专重修河堤。除了河务局,各地方也在长安地严令下异常重视河工。
这次汛期是数十年以来最大的,自然得到了各地官员的极度重视,全部上堤抗洪,严保数年来的成果。好容易等到中上游的雨季过去了,原本以为这汛期就抗过去了,范县却决口了。
这河堤决在一个小河曲之处。河水顺着决口。往西边拐了一个大弯。然后流回原本的黄泛区。而在这个大弯上有四个村庄,一下子就在洪水中消失的干干净净,一千四百多人只逃出来不到五百人,这还包括上了河堤的青壮。一千余条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