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必须现在说清楚,不然到时候不加扑,别人认为不公平,一追加钱,各衙内又不会愿意,反而不美。
他的用意曲院官员没有弄懂,看到宋九主动承诺加扑钱,一个个哭笑不得。
但宋九没有多说,现在多少斤,对于衙内们来说,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数字,而且它还会是一种贵酒,不在乎这一斤五文扑钱。办完了这件事,宋九又让人将诸衙内喊来,有的人还没有得到消息,与去年一样,宋九暂时替他们垫付。不是太多钱,不久后就会还的。宋九只说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核心地方,也就是蒸馏的地方必须保留,不能让衙内们乱动,就在宋九让出的二十亩地上。第二件事就是再三叮嘱,买地可以,协商,那贵一点,也就是几十亩的地,不得仗势欺人,再过几个月三样事物全部开张了,这当口上不能闹出什么风波。
然后交给了诸衙内,包括他们挖酒匠,建作坊,如何规范。
作坊想建好,最少还有三两个月,码头却竣工了,赵匡胤亲自率领群臣来观礼。
与虹桥不同,那仅是为了新年快乐,赵匡胤才带着大臣们来看一看,看后就走了。码头却是很重要的。宋九说巴蜀会有赋税自汴水运到京城,何止。随着湖南渐安,包括湖南、江汉,这些赋税也要从这条生命线运到京城。
淮南也渐渐安定,宋九在潭州说了围田,也提到江东圩,这个江东面积很大,包括鄂州以东,鄱阳湖部分地区,以及往东的沿东地区,一直到南唐的润州,也包括南唐对面的江北地区。
汛期与吴越不同,吴越离海近,汛期主要在秋天,台风多引起的山洪爆发,于是形成水灾。江东地区离海略有些远,可是河流诸多,因此多是在梅雨过后就开始有汛期。
而圩埂又是生生将各个沼泽与湖荡子圈起来,使湖泊变成良田,汛期一来,那是真正的河下田。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到汛期时还要派人手抗汛保圩,以现在淮南路的情况修江东圩,显然也不现实。
然而淮南毕竟水系发达,气候温暖,收成远远高过北方。一旦安定,赋税比例就会立即增加。
再有吴越与南唐的贡赋。
宋九前年说汴水还不及五丈河,可今年不同了,秋后江汉湖南无变,汴水会远远凌驾于五丈河之上。不提南方作物高产,就是幅射的面积与人口也远远不能比拟。
这由不得赵匡胤不慎重。
赵匡胤率领大臣到来,锣鼓喧天,张灯结彩,大放鞭炮,是一个喜庆的日子。吕端与韩重赟也会做面子工程,将城中的船只强行撵出来。还会有船进城卸货,不过禁管会越来越严,直到城中无船为止。
暂时还没有相关的禁令。
不过吕端派衙役撵,船主那敢违背?然后好奇地站在船头上,看着君臣。
还有一系列的仪式,包括傩礼,远比虹桥竣工时隆重多了。实际赵匡胤心中也有打算,他也在看,就象虹桥一样,若是平安无事,执行一段时间后,会陆续用虹桥代替汴水上的平桥。码头也是如此,若是卸货速度快,节约人力,于蔡水、金水河、五太河上也设置类似的码头,甚至在一些重要州城,同样可以设置各个小型码头,减少全国百姓的力役。
河洲只是一个试点。
但这个想法他未说,一系列仪式结束,开始卸货。原来河中卸货赵匡胤是看到了,显然这次进步更大,卸货速度也更快。随着一辆辆车子将货物通过水泥路运向城中各地。
暂时夏税未上来,仓库虽然建造了,还没有派上用场。不过这是为了未来准备的,不会有人弹劾浪费。
看了一会,赵匡胤向韩重赟问道:“韩卿,宋九呢?”
“他前天来带着学子挨个检查一遍,随后将事务一起交给老臣,似乎与学子说什么要快点将教材编出来。”
赵匡胤知道教材是什么,他又看了看东边,东边就是游乐场,只要不出人命,赵匡胤也不会管的,这是当初说好的,但有许多奇奇怪的器械,有的还十分高大,不知道用来做什么的,他想了想说道:“我们去学舍。”
教材让他十分不放心!
第一百六十五章 提亲(下)
刘温叟连忙说道:“陛下不可,上次你只是便装去苦井巷,已让百姓产生慌乱,若是现在去,群臣皆在,还有御驾,侍卫,必会给苦井巷百姓带来无穷的困扰。”
以现在的阵势根本就不能去。
刘温叟说得的实情,赵匡胤对一名侍卫说道:“你去苦井巷将宋九喊来,顺便让他将那几本教材书带来。”
“喏。”侍卫下去,都是乘马的,速度很快,宋九带来,此时赵匡胤不是在码头上,而是站在未来的客栈,看着这一幢古怪的建筑造型。
宋九见驾。
赵匡胤问道:“你在编写教材?”
“是,陛下。”
“为何今天不来观礼?”
“有韩将军在,臣这段时间事务多,码头,正店,游乐场,客栈,煤作坊,这中间需要种种技术研发。包括琉璃与蒸馏酒从试验室变成大型量产的研发。学子挪下的课要补上,教材,朝廷研发新车轮子,微臣偶尔还要去钢监。分心太多,微臣脑子有些转不过来,码头虽好了,事情还不少,只能先将一些能解决的迅速解决,例如教材。这样事务少了,微臣才能承受得起,所以未来观礼。”宋九说的是实话,不过主要还是为了尽快提亲,那个黄道吉日的啥,只是为拖找借口。
“去巴蜀拖累了你。”
“陛下,不敢,微臣侥幸去巴蜀做了一些实事,也值,就是这一拖,这两三个月内都不会消停。学子毕业时间也要往后拖延了。”
“你能这样想很好,教材呢?”
宋九从马背上拿来一大叠教材,因为是毛笔字,很厚,一共六本,每本都有一千多页,不过印刷后字迹要变得小一点,会压缩到三四百页。主要是学子编著的,宋九整理修改,再由朱三等五个先生做了文字润色。差不多要结束了。
赵匡胤打开看,图文并茂,他看的是启蒙版物格学,宋九为了让更多人读懂,虽让朱三燕张五人润色文字,但还是再三说了,别要什么四六体,最好半文半白,这样大家才能看得懂。
这次非是宋九那些大纲式的讲义,讲得十分详细,还有标点符号与图样说明,连赵匡胤也看懂了大部分。但这正是他担心的地方,隐晦地说道:“宋九,它刊印成书,易流传到国外。”
“陛下,无妨,它仅是启蒙版与一年级的教材,包括二年级的教材,皆是很浅显的学问。到三年级微臣会注意了,看情况向陛下汇报。但想真正学到物格学问,能达到微臣这种水平,最少是五年以上的时间。”
“你学了几年?”
“陛下,微臣学的时间也不长,一两年,不过微臣一直在进步。”
这样讲一个都没话说。
“虽然一些学子随着微臣学习并参与了试验,但重要的试验仍然是二十一个亲传弟子,微臣与他们签了契约,二大王做的公证,这些弟子不会外放,而是为了将来书院培养成先生用的。就是他们也许能制造一二器材,但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原理弄不清楚。甚至微臣出的那三道数学题,最少也在学三年后,才能学到它们,才能破解它们。”
提到那三道数学题,大家一起会心一笑,出在哪儿了,赏钱也摆在哪儿了,但就是哪儿了,至今没有一个人答对一道题目。
“这门学问只有你懂,分寸你拿捏好,重要的要知道保密。”
“微臣知道。”宋九道。实际宋九对它还真有些犯难,若真保密,说不定就象神臂弓一样,后世知道它装有一个机括,正是这个机括让它比欧洲的长弓还要厉害,可究竟如何,只有天知道了。现在宋九想破了脑袋,同样想不明白。物格学一样,如果真的保密,只普及普通知识还是没有用的,那么改朝换代之后,真正的数理化精髓也会象神臂弓一样成为一个谜团。
但普及,不怕契丹,它还是以游牧为主,若是真学习物格学,与儒学,这个国家能比拼过宋朝?也不怕南唐南汉,两个国家皇帝比赛着玩乐,还能想到物格学?
他怕的是真正的外国。
象欧洲可没有儒学,更不会将儒学视为正统,一旦得到它,没有儒学掣肘,将它视为正宗学问,普及起来会很快,那会不会提前崛起?可惜自己记得没那么清楚,不知道欧洲那边发展的历史。
还有一个国家,倭奴国。
如果全部放开,就象大白菜一样,演变成唐朝那种局面,将先进文化拼命地往那边传。受中国文明影响,这个猥琐的岛国由奴隶社会迅速转变成封建社会。正是中国文明典定了它的底蕴,若没有,与南洋那些国家又有何区别?可惜他不是皇帝,不然会想办法将这个国家文明打压回去。若这些学问传过去,同样也不好。
实际一旦传播开来,那就是一个比拼重视,比拼发展的时候。现在没有事,再往后去事儿就大了,甚至这时宋九想到五个人,欧阳修,文彦博,司马光与二程,可惜他活不到那一天,不然在这四人未成长起来之前,将他们找到,一个个干掉!特别是司马光,将他干掉了,宋朝万事大吉。
赵匡胤翻看一会,将它交还给宋九,宋九说道:“陛下,这也是一门学问,快编写好了,微臣斗胆请陛下写篇跋文。”
“行,明天朕就将它送给你。”
第二天宋九接到御赐跋文,一篇华丽无比的四六体,实际只要一句话就讲清楚了,大宋福泽延绵,好运气,天降异人,将学问传给我朝学子宋九,这意味着宋朝乃天命所在。
然而它整整一千多言!
宋九看了哑然失笑,这是标准的宋朝四六体文章,但肯定不是出自赵匡胤之手,就不知道那一个大臣代笔了。开始请工匠雕版,它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六册书,雕版印刷后会达到两千一百页,近一百二十万字符,是《说文》的十倍多字根。三稿,最多的一个学子代笔从写到修改,写了近十万字。包括五个先生,为了润色,每人也写了六七万字。
燕博士看着它感慨万千,不容易啊。
宋九一笑,多吗?后世有一个叫起点的地方,一年不码三百万字都不叫写手。一个人半年不到的劳动量就干完了四十六个人一年的劳动量。
两千一百页,就意味着要雕刻两千一百块木板,还必须是正字反雕,正符正图反雕。
为了图速度,宋九也不怕花钱,让衙内们请来三百多个工匠,几乎将京城各大书坊里大半雕工请来,仍嫌不够,又请求朝廷支援,从周边各州县到京城,调来四百多名工匠支援。还好,天气不冷不热,就着现在还空荡荡的仓库安置,在里面雕刻。这一抢,前后仅是雕版成本就达到两千多贯。钱用得多,也使速度跟上。若是七十名工匠雕刻,一人要雕刻三十块木板,天知道什么时候能刻完。
工匠们在雕刻,宋九开始将试验室部分挪窝,勉强能量产化,还不及后世的玻璃,不过能达到大食过来最好的玻璃标准。但这是成熟的技术,非是大食那边偶尔烧出来的上佳琉璃,并且它更加能大型化与工艺化,成本也更低,再稍做改进,确实能做到如宋九所说,反过来向大食倾销。
这是一个烧钱的祖宗,烧得十几个工匠都寒心了,还没有结束,继续要烧,包括硫酸与硼酸,现在能勉强量产化,成本仍然居高不下,侥幸硼酸粉在烧琉璃里占的比重不高。因此将工匠搬到今年春天就盖好的房屋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