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第一弄臣-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行动,用少量心腹拿下了没有防备的王岳,然后取得了禁军的控制权,进而控制了京营,最终奠定了胜局。

可在有了他谢宏的这个正德元年,正德也是如鱼得水,折腾劲肯定比前世大多了,虽然还没能把京城变成一个大游乐场,可也相去不远了。因此,他跟外廷的关系一下就降到了冰点,甚至可以跟前世他死前那时候差不多。

于是,外廷开始行动了,这次行动的模式,其实跟正德十六年,江彬面对的那次差不多。

那一次,正德也是入了紫禁城,然后杨廷和就命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分守皇城四门以及京城九门等各处要害,直到正德驾崩之时,他也没能再走出皇城半步。

而在那个时候,跟谢宏一样,面对着今日这样的局面的人,则是江彬。

第333章 前世今生,江彬的奋战

史书上说,正德的死是因为江彬打算叛乱,因此把正德给害死了。

上小学的时候,若是历史老师这样讲,谢宏是相信的。就跟童话的王子杀魔王,然后无论王子还是魔王,谁赢了谁就能得到公主一样。江彬想当皇帝,唯一的障碍就是正德,只要杀掉皇帝就能当新皇帝,这种说法大体上就是遵循着这种神逻辑。

这种逻辑呢,只能骗骗小学生,而且是八十年代的小学生,那个时候的孩子信息量比较小,也比较好骗。要是换到谢宏穿越前的那个年代,这话大概就只能骗骗没上幼儿园的小孩儿了。

可能吗?正德末年的时候,江彬的地位跟现在的谢宏有点象,当然,比起谢宏,他的圣眷肯定是不如的。可即便是如今的谢宏想当皇帝,也不可能对正德怎么样,没了正德这个靠山,士大夫们的愤怒会在瞬间就将他覆灭,何况是江彬一个纯粹的武人?

让正德所在的队伍冲锋纯粹是一个意外,他自己跃跃欲试,谢宏想拦也拦不住呐。而且当时保安措施也做了不少,朱厚照同学身边至少有十个捕手举盾,更有黑大个吸引仇恨,总体来说问题不大,并不是谢宏不在乎皇帝的性命。

其实,历朝历代,最怕皇帝出问题的就是江彬这样的天子近臣了,没了皇帝,他们就什么都不是了,怎么可能不担心皇帝呢?除非被外人收买,否则这些天子近臣是不可能谋害皇帝的,包括江彬,也包括谢宏自己。

所以说,江彬的叛乱是很扯淡的一件事,如果结合当时的局势来看,事实到底如何,其实也是一目了然。

当时正德从江南回到了京城,据说是掉在水里了,因此病得很重,他这才无奈之下返回了京城,可这是真的吗?

生了病还要长途跋涉,这件事本来就很怪,而且江南那样的地方会没有医生,不能就地治疗吗?就算没有,以正德的脾性,一点小病能让他放弃在江南玩,而返回牢笼一般的紫禁城?

以谢宏对正德的了解,他是不相信的。因此,他可以肯定的是,当时肯定发生了什么事,或是正德失去了意识,不能自主;或是京城中发生了什么非得让他回去处理的事情不可,比如与太后相关,有或者其他。

回到京城之后,正德前脚一进皇城,外廷后脚就勾结内廷封锁了皇城,江彬和正德的联系就此被彻底隔断,跟谢宏的这次一模一样。区别只在于三点:

一是内外勾结的人不同。如今和外廷勾结的是王岳,在那个时候跟外廷勾结的却是张永。王岳是外敌,谢宏也一直防备着他;可张永却是内奸,前世的江彬和正德恐怕对他半点戒备都没有,很可能也是因为这样,正德才会被外廷暗算到。

另外,就是江彬手上的实力比较强,有数万兵马,都是和鞑虏鏖战过,并且最终获得胜利的强军;而谢宏手上只有区区四千之众,还有三千是童子军。

但是江彬事先没有任何准备,虽然有些智谋,但作为权臣他其实是很不合格的,他就是个纯粹的武人罢了。直到正德进了皇城后,皇城被封锁他才意识到危机的降临,可那个时候为时已晚,他也只能对着皇城的高墙兴叹了。

而谢宏却不一样,他有人参谋,心中更是早有预计,还为此多番筹谋,包括练兵等一系列准备都是为了这一天。

有没有准备肯定是不一样的,正如两人最终的结局也是大相径庭。

尽管江彬兵强马壮,实力足以力压京城,但是他身边没有正德,结果他甚至都没敢起兵,最终发觉正德已经驾崩之后,他绝望之下,只能遣散亲信,各自逃亡,最后被外朝满天下的通缉,以悲剧谢幕。

而谢宏则是顺利抢到了先手,高举黄龙旗,攻破西华门,直入紫禁城,用心理战压服禁军,眼见就是大功告成了。他手上的实力,甚至及不上前世江彬的十分之一,可一切就是这么顺利。

就是因为有了江彬这个前车之鉴,谢宏的谋划十分周全,他提前挖通了一条直通西苑的地道,为的就是不让正德被禁闭住。

只要有了正德站在自己这边,就算实力不足也可以弥补,要是没有,那才真的是悲剧呢,神马心理战,神马倒卷珠帘,那都是不可能的。

没有正德,就算他炸塌了西华门,勇士营的禁军也会死战不退的;而腾骧右卫的人马更加不会在援军到来之际崩溃,只是这三支人马就足以抵挡近卫军了,那有可能象现在这样势如破竹,迅速奠定大局?

从根本上来讲,前世的江彬和如今的谢宏,相差的就是一条地道,若是江彬那时也有这么条地道,那历史是一定会被改写的。

但是他没有,因此他悲剧了,不是他想不想叛乱的问题,而是他根本做不到。别看他掌握着数万兵权,可只要他敢于下达攻击皇城的命令,他手下的兵马立刻会消失大半,剩下的也是士气低落,绝对不可能攻下皇城的。

有了江彬这个借鉴,谢宏才会提前挖地道,甚至远在局势变得险恶之前,他就已经开始筹划了。

而且,为了确保万全,他在能挖的地方都挖了,乾清宫、慈宁宫、坤宁宫……只要他的工程队到过的宫殿,都有地道的存在。要不是正德顾念旧情,去乾清宫接了一趟马永成,他本来是可以直接从坤宁宫消失的。

谢宏为的就是,预防敌人故技重施,象前世暗算正德江彬那样,内廷外廷里应外合,把正德给禁闭起来,然后集中力量对付自己。这就是他让王岳百思不得其解,正德赞叹不已的先见之明了。

要不是手上只有近卫军,必须用心理战才能获得胜利,谢宏甚至想利用这些地道对王岳进行斩首行动,只可惜,只有边军才适合执行那样的特种作战,近卫军则只能依靠群体的力量了。

“……总之,我就是怕有人把你关起来,然后才备下了这些手段。”谢宏把有关前世的内容隐去,分析了一番朝局,又胡扯了一番之后,如是总结道。

“是这样啊!大哥,你对我真是太好了。”

朱厚照同学一生不羁放纵,最爱的就是自由,听到谢宏这样的说法,大为感激。转念再想想王岳和外廷的大臣,他更是愤恨不已:“这帮乱臣贼子,居然想借着大婚的机会把我关起来,真是太不像话了,尤其是王岳这个老匹夫!”

正德抬头看看那杆血旗,冷哼道:“谋害父皇在先,又对朕图谋不轨,穷途末路之下更是跑来慈宁宫想挟持母后……不将老匹夫碎尸万段,实是难消我心头之恨!”

想了想,他又转向谢宏问道:“大哥,你难道连他们想借大婚的机会搞风搞雨都提前想到了?不然怎么会对皇后那么好,让她配合咱们的行动呢?我原本以为要脱身只能打晕她呢,结果她还挺配合的,甚至答应帮永福去劝母后了,还真是个挺不错的好姑娘呢。”

新婚之夜把新娘打晕?我擦,搞了半天你还有这种暴力倾向,不会是打棒球打多了的后遗症吧?谢宏摇摇头,道:“其实夏皇后也是挺申明大义的,只要是二弟你的事,她都会帮忙的……”

这件事就只能说是阴差阳错了,谢宏肯帮夏皇后的忙,一是出于对这个女孩前世遭遇的同情,二来也是因为他开始的时候估计错了形势,以为这样可以拖延时间呢,结果……嗯,也算是好心得好报了。夏皇后在这次行动中很配合,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慈宁宫到了,马公公回报说已经抓到了王岳和黎钟,二弟,你自去料理他们,我先去跟谷公公他们会合,军器司那边的还打着呢,那里可是咱们的根本,万万不能有失。此外,就让三弟指挥近卫军扫荡宫禁,平息骚乱即可。”

说话间,已经到了慈宁宫前,谢宏望向东边,只见一条火把组成的长龙正往午门方向行进,知道禁军已经出动了,他心念军器司的战局,就欲前往汇合。

“好,大哥你自去,等我料理了王岳老匹夫,回头咱们再跟其他人算账!”正德杀气腾腾的应道。

若是在往日,这样的热闹正德肯定不会错过,可此时他心里已经被仇恨充满了,到底他父皇是怎么死的?若是当真被人害死,那么参与者又有谁?他急不可耐的想要弄个清楚,因此,他也不多说,带着几个近卫就进了慈宁宫。

对于弘治之死这个千古之谜,谢宏原本也是很有点好奇的,以他跟正德关系,也不怕去听。不过这会儿军器司方向的喊杀声和枪炮声都是震天而起,在已经平静下来的紫禁城中都是听得清清楚楚,这样的情势下,他哪里还顾得上八卦?

汇合了回返的猴子等人,又从近卫军中带了一队投手,谢宏也是匆匆的往午门去了。在军器司,包括防炮击的斜面护墙在内,他也备下了不少手段,可最终能不能守得住,还得看防守的人。

一路疾行,谢宏时不时的抬眼南望,军器司的所在火光冲天,杀声如潮,显然战斗进行的十分激烈,他心中默念:江大哥,前世的你连决一死战的机会都没有,今天,你可不要让我失望啊!

第334章 何去何从

惨叫声、喊杀声、兵器碰撞声、火铳齐射时发出的炸响声……军器司攻防战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刘部堂,边军都是如此骁勇吗?”顾佐是纯粹的文官,虽然不同军事,可并不妨碍他理解军器司中的边军和京营,两边战力上的差异,他也为此感慨万千:“外强而内虚,实非国家之福呐。”

吸取了唐朝末年藩镇割据的教训,自宋朝起,华夏的王朝为了长治久安,实行的都是虚边实内的政策,即保持中央军也就是禁军的强大,削弱边镇和地方上的边军。这个政策切实的消弭武人割据之忧,代之的却是无穷尽的边患。

因此,朱元璋开国的时候,也同样吸取了前朝的教训,以藩王镇守四边,试图达到两全齐美的效果。当然,他的策略有些异想天开,纵使皇帝能相信自己的兄弟,士大夫们也不会相信那些藩王,于是,脆弱的平衡很快就被打破了。

靖难之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也重新实行起了宋朝的旧制。

当然,朱棣本就是个魄力十足的人物,他当然不会全盘照搬旧制,他的理念是中央军不光要强大,而且要用在刀刃上,于是,明朝奉行二百多年,所有天子无一人或忘的国策‘天子守国门’应运而生了。

这项国策,跟谢宏把正德推上前线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保持中央军强大的同时,又不会为边患所苦,虽然也在明末的时候引发了不少隐患,但是在初期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不得不说,土木堡之变实在是明朝由盛转弱的重大转折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