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威龙中华-第1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2:10分,唐城舰队开始转向,联合舰队也开始转向企图阻止唐城舰队。

12:15分,唐城舰队完成了转向,而联合舰队却没有完成。凭借着航速的优势,唐城舰队快速从联合舰队的侧翼通过。

12:25分,双方都可以清楚地目视到对方的舰船,联合舰队首先开火,唐城舰队展开反击,战斗正式开始。

按照斯托克顿的意图,他是想将第一列战舰改成纵列和唐城舰队保持平行,充分发挥自己火炮数量上的优势用一侧舷炮打击唐城舰队。而第二列战舰利用吨位小速度快的优势改成纵列阻拦唐城舰队的去路。但是舰队并没有很好的完成命令,第二列战舰转向缓慢而且混乱。结果他们没有来得及阻止唐城舰队,反而一头扎入了唐城舰队的纵队之中。

13:00分,联合舰队第二列战舰队和唐城舰队展开了混战,面对唐城舰队280mm的重炮,联合舰队损失惨重。首先冲入战列的3艘巡洋舰很快便被击伤失去了战斗力,另外4艘遭到重创。而第一列战舰队在完成战斗队形之后面对混乱的局面,投鼠忌器不敢进行大规模炮击。这样一来联合舰队在火炮数量上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

黄亮抓住机会指挥旗舰唐城号、主力舰印第安号再次转向回过身来猛烈打击突入阵列的敌舰,掩护其他舰只撤退。此时黄亮动摇了撤退的念头。

无奈之中,斯托克顿命令游离在战局之外的木质舰只赶来助战。由第三列战舰队负责截击堵住唐城舰队的去路。自己的第一列战舰绕到唐城舰队左翼打击唐城舰队实力较弱的另外一列纵队。

战斗一开始便有利于唐城舰队,黄亮信心大增,他命令所有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和鱼雷快艇留下来打击敌舰,铁壳木质战舰掩护运输船、医院船、辅助舰只撤退。

14:10分,联合舰队已经有1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1艘驱逐舰不得不退出了战斗,唐城舰队只有几艘军舰受了轻伤以及2艘铁壳木质战舰被击沉。但是战局悄悄的在改变。

唐城舰队的第二分舰队此时已经脱离了战场,可是面对战场上的优势黄亮没有及时对第一分舰队下达撤退命令。斯托克顿率领的主力分舰队从黄亮侧翼加入了战局。第一分舰队三面受敌,面临被包围的危险。

14:15分,斯托克顿指挥的26艘战列舰冲入硝烟弥漫的混战。他命令3到4艘战列舰围攻一艘唐城战列舰,剩下的29艘巡洋舰也采取同样的战术攻击唐城舰队的8艘巡洋舰。驱逐舰对付鱼雷艇,其他舰只自由作战。

斯托克顿的群狼战术很快奏效。14:40分,1700吨的北方号180mm的装甲终究没有顶住280mm重炮的打击,船体进水,右舷严重倾斜。斯托克顿指挥自己8800吨的旗舰密苏里号撞向北方号的左侧,5分钟后,北方号沉没。

14:50分,参加围攻唐城号的3220吨明轮老式战列舰密西西比号被唐城号280mm主炮击中要害,在沉没之前这艘1842年下水的战舰借着烟雾的掩护勇敢的撞向同样只有三千多吨的唐城号,混乱中唐城号没有躲开撞击,密西西比号那锋利的撞角给唐城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海水疯狂的灌入左侧船体,管损不得不关闭了几个舱室,唐城号严重倾斜。舰桥顶上的无线电报天线也不幸被炮弹击中损坏严重。

真正的激战只进行了半个小时,旗舰唐城号意外的失去了指挥能力,使战局大为改观。联合舰队采用撞击战术屡屡奏效,看到这一古老的战术又复活了,其他舰只纷纷采用。此时唐城舰队在吨位上的劣势暴露无遗。舰队中吨位最大的是唐城号和印第安号,3500吨。其他战列舰都在2000吨左右。巡洋舰大多只有1000吨左右。连唐城号都经受不住撞击,更别提其他军舰了。

无奈的黄亮只能将旗舰转移到印第安号上,并且下达了撤退命令,自己指挥唐城号拖着倾斜的舰身撤离战场。

15:20分,唐城舰队主力基本脱离战场,2艘1700吨战列舰、4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3艘铁壳木质战舰被击沉,两个鱼雷大队基本被消灭。其余舰只均不同程度受伤。

联合舰队方面,前后一共有12艘战列舰、11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21艘铁壳木质战舰、6艘武装商船被击沉。还有14艘各类战舰失去了战斗力。虽然失去的军舰多是速度低、装甲薄的老式战舰。对于这样的战果,联合舰队只能说是惨胜。

此战一个悲壮的亮点是首次出战的鱼雷快艇,两个大队一共有12艘80吨的鱼雷快艇,他们一共消灭了2艘战列舰和3艘巡洋舰还有十几艘其他军舰。但是面对同样具有机动性的新式驱逐舰他们自身损失也很大。几乎全部覆灭。

对于下一步的行动联合舰队内部出现分歧,法国舰队和南方舰队要求返航,而舰队司令斯托克顿坚持追击。最后英国舰队支持了他的意见,法国舰队和南方舰队返航洛杉矶。斯托克顿率领11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7艘其他辅助舰只对撤退的唐城舰队展开了追击。

16:20分,斯托克顿率领的追击舰队渐渐的追上了受伤严重的唐城号。此时舰队司令黄亮已经上了印第安号指挥舰队,看见唐城号有被击沉的危险,黄亮率领受伤不太严重的印第安号、南方号、温哥华号、海峡号四艘战列舰,以及2艘巡洋舰对唐城号进行援救。这是一个极为不明智的举动。但是唐城号是李健亲自命名的唐城舰队旗舰,黄亮不愿意看见他被敌军击沉。

16:30分,双方在圣罗莎岛以北海面再次发生激战。

双方均在远距离处用大炮轰击对方,这次双方的互射唐城舰队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斯托克顿集中所有火力攻击太过靠前的海峡号,海峡号舰首受到严重炮击,舰桥也受到损坏,舰身起火,受伤严重退出战斗,联合舰队方面有2艘战列舰受伤退出战斗返航。

16:50分,黑夜即将到来,黄亮担心再次陷入重围,放弃了唐城号,掉头向北撤退。

17:10分,唐城号再次被追上。当时唐城号只有左舷的副炮可以开火,为了避免被敌军俘虏,唐城号官兵努力将军舰向海岸驶去,在无奈之下舰长宣布弃舰,并引爆了弹药库自沉。随后赶到的美国军舰对乘坐在救生艇上和漂浮在海面上的唐城号官兵肆无忌惮的射击,全舰官兵全部阵亡。

17:20分,唐城号沉入海底。

18:00分,斯托克顿追上了另外一条受伤的海峡号战列舰,双方再次发生激战。海峡号凭着结实的装甲躲过了致命打击,乘着天色渐暗逃离了战场。

不过海峡号并没有逃过厄运,由于受伤过重,它于第二天下午在旧金山以南海面沉没。舰上官兵弃舰登陆逃过一劫。

圣罗莎海战以联合舰队惨胜结束,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铁甲舰大海战,海战结果证明厚重的装甲和大口径舰炮在海战中的重要性。缺少装甲的木质军舰遭到毁灭性的打击,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这场海战,中国人犯了一个战略性的失误,那就是吨位8千多的李健号不在此次战斗序列当中。如果它能够参战,战局也许会好很多。

从双方吨位损失上看,唐城损失了18900吨。联合舰队损失接近100000吨,是唐城舰队损失的5倍多。中国人虽败犹荣。不过从战略上看唐城舰队失去了海面上的优势,美国人夺得了制海权,唐城形势堪忧。

斯托克顿将军在这次海战中表现了他坚忍不拔的性格,正是由于他执著的坚持,唐城号和海峡号没能逃脱厄运,相继沉没。这对中国太平洋唐城分舰队构成了致命的打击。斯托克顿将军在海峡号逃离战场后返航,在洛杉矶港口受到英雄般的欢迎。而黄亮将军的指挥差强人意,两次失误断送了两艘主力战列舰。

圣罗莎大海战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2月25日,中国方面向英法两国提交了最严正的抗议,抗议两国在圣罗莎大海战中对中国不宣而战。随后,李健授权政府向英法两国正式宣战。

同日,英法、墨西哥也向中国宣战。

27日,加拿大对中国宣战。

28日,中国拒绝了俄国要求满洲独立的要求,谈判破裂,随后俄国对中国宣战。

29日,政府任命广州卫戍司令张之洞为总指挥,抽调广东地方部队和海军收复香港。

北美洛杉矶战役的消息迅速传到欧洲,整个欧洲为之震动。奥地利、匈牙利、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在英法外交攻势下于31日正式对中国宣战。宣战书被送到柏林郊外波兹坦薛福成手里。薛福成和玛丽安妮焦急万分,因为柏林议会正在激烈讨论普鲁士的立场,议会要求普鲁士政府最低限度不能站在整个欧洲的对立面。普鲁士刚刚在收回什列斯维希—霍尔施坦的战役中打败丹麦,在这场战争中英法和奥地利都站在普鲁士一边,现在是回报他们的时候了。俾斯麦极力反对这种政治交换,可是他也受到了挑战,因为俄国已经对中国宣战了。1863年初,在波兰起义事件中,几乎整个欧洲都站在波兰一边,俾斯麦却支持俄国,并极力主张亲近俄国。如今有人在议会中大声质问他的政治品质。如果按照他的一贯政治主张,此时正应该站在俄国人一边。

1864年1月1日,俾斯麦在柏林议会以非凡的勇气和胆量发表了对他一生乃至整个德意志最为重要的演讲。

第十四节 欧洲开战

1864年新年元旦,俾斯麦在柏林议会大厦对议会发表演说。他分析了美洲和亚洲的形势对欧洲的影响。然后,他用他一贯的伎俩对议会进行恐吓和要挟。他让议会必须做出选择,要么支持中国,根据中普建交条约对英法宣战;要么保持中立,讨好英法,但是要对奥地利宣战,以此来完成德意志最后的统一,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他向议员们保证,一旦对奥地利宣战,意大利会站在普鲁士一边共同战斗,因为他们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收回威尼斯。他想以此来诱惑议会,但是议会一旦意识到战争的来临就感到恐慌和不安。无论他们如何选择,都是战争。所以俾斯麦的提议遭到议会的激烈反对。

但是军队支持俾斯麦的提议,普鲁士陆军部长罗恩将军和总参谋部参谋总长毛奇将军都是俾斯麦亲密战友,那些将军们正挥舞着军刀准备战斗。议会对此不是没有察觉的,有俾斯麦的挑拨,无论议会怎样反对,战争一样有可能爆发。所以他们将希望寄托在正在巴登休假的国王威廉一世和奥古斯塔王后身上。事后许多人给王后写信,甚至直接去巴登晋见她,希望她能改变君主的立场来反对俾斯麦。这样做其实并不光彩,但是他们不得不这样。

对议会来说,事情真的到了这样的地步,这不是危言耸听,当议会最后反对俾斯麦宣战提议的时候。站在阁臣桌子旁边的俾斯麦,他的大胡子还是褐色的,与他头上的几缕短发一样,他的身材魁梧显得精力充沛,样子很威严。带着他一贯的挑战的样子,趾高气扬的说:“政府认为需要宣战时就宣战,议院无权做出决定。”

当俾斯麦走出议院大厦的时候,薛福成从波兹坦赶来柏林在外面等候多时了。立在大雪中的薛福成犹如一尊雕塑,一动不动。因为他知道普鲁士不会在欧洲支持中国了,意大利也是一样。

俾斯麦看着薛福成失望和愤怒的眼神,他坚定的说:“请相信我,我们依然是朋友,可惜我们的力量太小了,即使不帮助你们我们依然可能会失败。这已经是我最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