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拔野古部大祭司?李贞一听之下登时明白面前这家伙的来意了——按大唐惯例,那些个在征战中被擒之草原部族倒也不是全部会被砍头,一部分将被官卖为奴,薛延陀部众大多属于此类;一部分对大唐有利用价值的将会被放回去,例如仆固、回纥等这些小部族之兵丁即在此列,左右不过是要他们去跟薛延陀相掣肘罢了,而拔野古部却是在灭族之列,无他,攻破开阳之后,拔野古部烧杀掳掠无所不为,已经被内定为全部坑杀之列,只差上报朝廷批准这道手续了。要赦免拔野古部对于李贞来说倒也不是啥难事,虽说要费上些手脚,不过以李贞目前在军中的威望,也就是过几道手续,费上些口舌,外带破些财的事儿罢了,可问题是李贞有这样做的必要吗?显然,这就关系到纳隆能拿得出什么作为交换的代价了。
“久仰,久仰。”李贞很是平淡地说了一句,啥表情都没有,更别说久仰之情了。
纳隆显然看出了李贞的心思,知道自己所求之事绝对瞒不过李贞,倒也没隐瞒,直截了当地说道:“在下此来是想求王爷出面,解我拔野古部众之危,在下不才,愿为王爷之大计献微薄之力。”
哈,为老子效力,嘿,说得倒是动听,不过你小子虽看上去不错,不过到底能不能派上用场还难说得很,再者,老子凭啥相信你的忠心。李贞听了纳隆的话,并没有立刻开口,只是从容地看着纳隆,等着他往下说。
纳隆显然是个明白人,也用不着李贞催促,很是平静地说道:“殿下,秦将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殿下岂无意乎?”
以李贞的智商自然知道纳隆所说的秦指的就是太子,这话的意思就是太子将被废,问的就是李贞是否打算参与其中,话虽问得隐蔽,可却着实惊人得很,无他,李贞是后来人,自然知道李承乾必然被废,可时人中,别说一般百姓了,便是朝中大臣们能看出此点的都没几个,毕竟李承乾已经当了十五年的太子,始终稳固得很,尽管一帮子兄弟围攻甚急,可总是拿太子无可奈何——李世民在上头罩着呢,这冷不丁地听到一个草原小部落的大祭司说出此等话来,由不得李贞不心惊,面色一沉,一拍桌子道:“放肆,尔安敢在本王面前说叨此等大逆不道之事,不怕本王拿尔是问乎?”
纳隆并未被李贞的雷霆之怒所吓倒,淡淡地接口道:“某所言不过是事实罢了,殿下心中有数,又何必出言恐吓在下,不过某以为殿下虽是已知晓此事,可应对却未必得当,须知在山不识山,在水未必能见水,身在局中而谋出局之事岂非缘木而求鱼乎?是故君子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好家伙,这小子分析得头头是道,妈的,这怎么可能?李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话,无他,这话要是朝中那帮子重臣来说,李贞倒不会怎么在意,可这话竟然是出自一个草原部落的所谓大祭司之口,李贞就不能不起疑心了,一双眼精光闪烁地盯着纳隆道:“何以见得?”
纳隆轻笑了一声道:“某曾游学长安近十载,年前刚回草原,曾与一友相善,吾友也算是朝中之人,故此朝堂之事某并不陌生,王爷往日所为某也略有所闻,种种迹象略加推敲,自然不难明白其中的关窍之所在。”
呵,这就说得通了,怪不得这小子满口的长安官话,原来是曾在长安留学过的,有点意思了,唔,友人?这家伙口中的友人又是谁?满朝堂中能有这份见识的大臣咱怎么没听说过,嘿,竟然能看得如此透彻,了不得,了不得,妈的,不管怎地,老子定要将那个所谓的“友人”捞到手中才是。李贞心中虽已有所释然,不过并未放松警惕,看了眼纳隆,同样是笑着道:“说得倒是不错,那本王又该如何自处,请先生为本王谋划一、二如何?”
这便是真正的考题了,纳隆心里头很清楚,若是不能就此说服李贞,不但救不出全族的男丁,只怕连他自己都要陷入其中——以李贞在战场上那等杀伐果断的性子而言,断不可能让有威胁到自家安全的人物逍遥在外的,当然,纳隆更清楚的是李贞并不是个纯粹的武夫,而是文武全才的人杰,要想说服李贞绝不是件简单的事情,面对着毫无退路的压力,纳隆深吸了口气,平静了一下心态,缓缓地开了口……
第七十五章 君臣际遇
“殿下大才,此乃毋庸置疑之事,更兼心胸开阔,正是明君之像也,某感佩在心,然却有几处碍难之所在,且听某自与殿下分说。”纳隆说到这儿,停了下来,大有深意地看了李贞一眼,宛若在询问自己说的是否正确一般。
呵呵,大才?还心胸开阔?咱有那么伟大?开玩笑吧!李贞自家的事情自家清楚,他可从没将自己当圣人看,左右不过是打算好生混个亲王便是了,若不是哥几个死活要逼着他自保,其实李贞倒是想逍遥地躲一旁看戏的,这会儿手里头不缺钱,还有一帮子人马能使唤,他才懒得去争啥子太子之位的,不过嘛,这话自个儿心里头清楚便是了,却也没必要四处宣扬不是?至少这话就不能对面前这个自荐的“毛遂”说罢,不过嘛,李贞倒是想知道一下纳隆又能如何说叨此时,这便淡淡地一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只是抬了下手示意纳隆继续。
“今上乃雄霸之主,千古罕有之帝也,却不是好欺瞒之人,是故当今太子自以为得计,其实不然,某观太子其人心胸狭窄,更兼身有残疾,岂是人君之望乎?今上之所以忍其之不屑,绝非不想罢之,实乃时机未到也,这其中尚有一条,今上是如何得的位,岂能不防着王爷们上下其手乎?故此,某以为太子不过是个靶子罢了,今上这是要看看诸皇子的心,还要看看诸皇子的能耐如何,只不过谁若是跳得越凶,谁就将继太子之后倒霉,此乃帝王心术,不可不慎!殿下以为如何?”纳隆一口气说了一大串,末了又将话题引到了李贞的身上。
呵,好家伙,这小子行啊,竟然能看得穿咱家老爷子的用心,厉害!厉害!李贞来自后世,自然是清楚那些个争大位争得最凶的几个兄弟都没个好下场,只不过却始终没怀疑到李世民是否在这其中玩手脚,听纳隆这么一说,再联想起自身的一些遭遇,已然明白了李世民的帝王心术之所在,心中暗暗吃惊,好在李贞的城府深,并未就此表露出来,只是平静地看了纳隆一眼,不置可否地道:“还有什么?不妨一次说完好了,本王听着便是。”
李贞的面容虽沉稳,可眼中闪过的那一丝惊意却瞒不过纳隆的观察,眼瞅着说中了李贞的心思,纳隆原本不安的心总算是定了下来,潇洒地挥了下大袖,笑着说道:“王爷向来指望着置身于事外,从不轻易抛头露面,怎奈形势比人强,有王爷这等大才在身侧,谁又能安枕入眠?故此,王爷其实早就在局中了,就算王爷想抽身退步,只怕圣上也未必同意,不试出王爷的心来,便是圣上都难以安心!”
啥?老爷子连咱也防着?奶奶的,咱又没打算玩“玄武门”,该死!若是真让纳隆说对了,那咱这回出征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晕,要坏菜了!李贞心里头一阵郁闷,很想开口训斥纳隆胡扯,可内心深处却明白纳隆说的是实情,心中顿时沉甸甸地,难受得很,也懒得多废话,只是抬手示意纳隆继续往下说。
纳隆笑着解释道:“王爷师从李药师、秦叔宝这当世两大名将,武艺战略无一不精,这是王爷的长处,可也正好是王爷的短处,无他,王爷虽是从来不争,可若是不争的话,王爷习文练武如此勤力却又是为何?还有‘燕记商号’偌大的钱财又是何意?这岂不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乎?故此王爷不是不争,而是大争罢了,不争是表象,争才是真意,这一条王爷须否认不得。”
苦笑,李贞除了苦笑还真不知说什么才好了,无他,纳隆说的话句句在理,李贞其实不是没想过去争一把,只是因清楚历史的发展趋势,实在提不起心情,哦,或者说是没有信心去争罢了,实际上李贞也清楚李治之所以能登上太子之位,不过是因其实在无能罢了,真要是李治是个干才,只怕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他的头上,每念及此,李贞都不免有些子寒心。
“先生何以教我?”若说头前李贞还有些玩耍的心态,此时就已是认真了起来,连先生这等字眼都用上了,这声“先生”一出,纳隆便笑了,笑着说道:“王爷既是要争,碍难之处有三:其一,王爷乃是庶出,虽是才高,却不合传承之道,故此,嫡子们不倒,王爷几无望矣;其二,圣上之心意何在,无他,王爷此战过后,在军中之威望必高,颇似当初圣上龙潜之时,可圣上毕竟不是高祖,眼中须容不得沙子;其三,王爷特立独行,必招皇子们之所忌,以寡敌众,即便是王爷大才也难敌暗算之利箭,若不能平安度过此劫,则事败矣!”
李贞默默地沉思了一阵,实在是找不出反驳的理由来,脸色顿时一黯,苦笑了一下道:“先生所言是实,本王该如何解此局?”
纳隆笑着鼓了下掌道:“百事辟易,唯心不易,殿下行事凭本心便可,无须多方乔饰,此其一也;其二,嫡子者有三,择弱者而捧之,静候时机却也不妨。”
嗯哼,是这道理,妈的,现如今老子名声鹊起,想要泯然众人矣已是来不及,索性放开了手脚也好,嘿,择弱者而捧之,老九不就是现成的货色罢,利用一下又何妨,嗯?对了,多年前那个老牛鼻子袁天罡似乎言语间泄露过天机来着,看样子老九还真有点“天子像”喽,妈的,就不知道那个“遇苏有难”的“苏”指的到底是谁了,奶奶的,该死的老牛鼻子,话也不说个清楚!李贞心中盘算良久,已然是信了纳隆的话,可尚有三个疑问在心中萦绕不休,犹豫了好一阵子之后,还是开了口道:“能得先生相助,本王幸甚,只是,嗯,只是本王有些疑问尚需先生解惑。”
“王爷但讲无妨,只要是某知道的,定当直言相告。”纳隆毫不犹豫地说道。
“好,本王也不相瞒,这便实话实说罢。”李贞面色一肃,一双眼锐利如刀般看着纳隆,开口道:“其一,先生为何选择本王?其二,先生既是选择了本王,那又该置尔之族人于何地?其三,先生之友定是大才,能否告知其是何等样人,本王欲揽为至交。”
李贞之言摆明了是要留用纳隆,也摆明了自己要争夺大位的决心,纳隆脸上立时闪过一丝激动,目光炯炯地看着李贞的眼睛道:“王爷问得好,自古以来良禽择木而牺,某自问非是俗人,愿佐明君已成大业,此其一也,其二,某虽是拔野古部人,可王爷已言明草原部族亦是大唐之子民,此时虽非,然某料定王爷将来必能周全此事,故此某心中已以大唐子民自居;其三,某之族人尚需王爷搭救,一待族人得脱此难,某就算是还了生养之恩,从此与部族之人再无干系,除非是到了有遭一日王爷平定草原,否则某不再与族人有任何瓜葛;其四……”纳隆说到这儿,顿了一下,叹了口气道:“某之友人实有王佐之才,某平生仅见之贤良耳,然其素性好静,乃隐士也,属大隐隐于朝者,某不敢保证其会受王爷之所邀,既是王爷一定要问,某也只好厚颜出卖友人一回了,此人姓莫名离,字子诚,现为国子监典薄耳,官衔虽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