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就是这个院刊的审核机构有点难搞,归根结底还是人才匮乏的原因。
像医学院中,除了孙思邈之外,其他的大夫都是孙思邈召集来的。但是,这些人当中文学造诣方面比加深的人很少,能够从所有稿件中甄选优秀稿件的就更少了,这才是真正的犯难之处。
当然,最好的要说汉学院,就现在汉学院的四个副院长,他们的文学造诣很高,让他们审稿,他们绝对没问题。
而最为不及的就是陆军学院了,这个学院李恪一手操办,现在还练一个教员或者教官都没有,这才是让李恪比较揪心的问题。
在李恪的构想中,陆军学院的老师分两类,第一类的教员,主要讲授理论方面的知识,而这方面李恪自己也做了一番思考,决定将武经七书作为讲授的基本教材。
武经七书是《司马法》《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字》《三略》《六韬》和李靖的新书《卫公兵法辑本》只是现在李靖的兵书未成,那只能讲授其他六本书,等李靖兵书大成的时候,李恪会让李绩专门到陆军学院授课,这才是他的目的。
所以,对于讲解这些兵书,就必须需要精通兵法,还有对这些兵书有深入研究的人。
这才是让李恪最为头疼的问题。
在李恪的思维中,宁缺毋滥。
所以,他求的是精,而不是广。
因此,这写个教员就成了问题。
还有就是教官,这也是一个犯难的问题。
李恪想在陆军学院的开设文武两课,文科是主要学习天文地理方面的知识,还有地图的绘制等,这写都是必须要做的东西,都是对战争有作用的知识。
而武课除了兵书之外,就是器械个格斗。
器械之中之分三种,弓箭,长槊和长刀。正所谓贪多而不精,李恪觉得只要能会这三种兵器就行,至于格斗吗?他觉得普及一下基本的拳术就行,并不一定非要求到是高度。
然而,就是骑术问题,这是必修的科目。
所以,经过这么一综合,李恪发现陆军学院却的人还真不是一点半点那么简单。
要去哪里找这些人呢?
李恪这几天较为烦心的就是这两件事情!
人才啊!人才!他的心里默默的念道。
然而,时间就这样慢慢的流逝,到了三月份的时候,李恪突然从孙思邈的口中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阿史那云有喜了,她怀孕了,这让李恪很激动、兴奋了好几天。不但李恪兴奋,就连整个并州都因为北王妃怀孕而增添了几分喜气。
只是,这个消息没过几天,孙思邈又给了李恪另外一个惊喜,那就是长孙冰凝也有喜了,她也怀孕了!
李恪听完,当时就傻愣了半天。
他觉得这老天真能跟他开玩笑,不怀的时候一个都不怀,要怀孕的时候一下两个女人都怀上了。
但是,这让李恪更加欣喜。
李恪得到消息,立即给李世民和突利写信,告诉他们这件事情。
没过几天,李世民和突利的回信就立马到了。
突利除了回信之外,给李恪送来了很多补品,而李世民的则是发下圣旨,让宫中御膳房送来了很多补品,另外还给李恪派来了两名御医。
对于补品李恪没有拒绝,只是对于宫中的御医,李恪不怎么感冒,自己身边有药王孙思邈这样的牛人,宫中的御医能比他厉害?
但是,李恪也有自己的心思,皇家中医学院不是缺少大夫吗?他何必将这两个人留下教授学生呢?
所以,有了这样的心思,他对两名御医的态度也很和善,还是不是跟提示孙思邈,让他以院长的身份邀请两人,只要两人答应,李世民哪里他自会去说。
只是不习惯挖墙脚的孙思邈一直都没有给李恪一个肯定的信息。
就这样,时间一直过的很快。
六月份的时候,阿史那云和长孙冰凝已经大腹便便,李恪让两人待在阁楼休息,不让她们在动了。
两个女人很听李恪的话,基本都待在阁楼里。
这天,李恪来看阿史那云,见她脸上露出淡淡的喜色,心里温馨了不少。
李恪知道,这就是女性母性的时候最伟大之处!
只是李恪最近被陆军学院的事情搞的有点焦头烂额,脸上的气色不是很好。
“殿下,你最近气色不是很好啊!”
阿史那云对李恪关切的问道。
“没事的,过几天就好了!”
李恪向阿史那云说道,“你不用多想,还是注意好自己的身体吧!”
“恩!”
阿史那云乖巧的说道,她很知趣的不问李恪政务上面的事情。
不过,李恪却是从阿史那云身上找到了一点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突利。陆军学院不是缺教官吗?骑术和箭术,李恪认为大唐的士兵还是干不过突厥人,那自己何不跟突利要几个这方面能力强悍,还能懂汉话的人呢?这样不就解决了一部分教官短缺的问题了吗?
果然,李恪想到这里就开始兴奋了!他立马离开了阿史那云的阁楼,开始跟突利写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他觉得突利绝对会认真对待自己的问题!
第四百五十七章 学院建成
俗语说的好,有钱能使鬼推磨,更何况李恪不但有钱还有权呢?
所以,三所学院在六月十五日这天竣工。
现在,剩下的就是招收学员的问题。
对于学院的师资力量,汉学院有董伯仁和李淳风、王绩和谢偃负责,自然不会差到那里去,而医学院有孙思邈负责,以他的医学成就和身名,他召集的那些讲师也在能力上也不成问题,而对于李恪掌管的陆军学院,除了突利送来是十名突厥的箭术和骑术教官,再加上王中长这个黑旗营都统兼职的格斗教官外,就剩下李恪一个校长。
对于陆军学院,李恪没有设院长一职,而是将管理者的名称定为校长。
恩,校长,陆军学院的校长,李恪觉得这个称呼绝对不错。
而且,他还在校规中明确规定,凡在学院之内的学员,见到自己时不必称呼殿下,称呼校长就行。
为此称呼,李恪还意淫了好半天。
他觉得当陆军学院的这些学生毕业,将他们安排到大唐的各军之中,那将会起到什么样大的作用呢?
那不就意味着他的弟子将广布天下了吗?
学院建成之后,李恪和董伯仁,李淳风、王绩和谢偃还有孙思邈等学院的高层开始商议怎么向大唐整个州县招收学员的问题。
怎么样才能招收到学院,李恪对这个问题一点都不担心。毕竟,学员一旦进入了三所学院,他们的日常开资就想免费,这是很多中等之家最为乐意看到的结果。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三所需要的招收标准都很高,即便是陆军学院的招收,对学员的要求也要读书识字的人,而不是一味的有蛮力的莽夫。
所以,这才是众人讨论的问题所在。
汉学院主张招收精英弟子加以培养,这样才能到达开设汉学院的目的。
而作为中医学院的孙思邈,他认为识字的一方面,但即便没有识字,那些有天赋,肯于吃苦的学员也可以录取。
所以,讨论的结论就确定在了这两个问题上。
“老朽还是那句话,我们在召集学员的时候,不能只看学员学识,还要看他们的品德和思想。”
孙思邈严厉的说道,“在医学方面,学识和医术不重要,最重的是一个人的品德,没有良好的品德,即便是他的学识和医术再怎么高超,他肯定也会心术不正,肯定会用学到医术去害人,而不是去救人。”
“孙院长这句话老夫也很赞同!”
董伯仁开口说道,“学院的第一批学员,他们的言行会关系到学院今后的名声问题,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要做到宁缺毋滥。”
李恪微微点头,他觉得孙思邈和董伯仁两人提出的问题都很重要。一个人再怎么有学识,思想品德不好,心术不正,那他将领绝对不会是一个好医生,一个好官员,一个好军人。而且,学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想要让世人肯定,学院中的学员的言行举止尤为重要,这点不能不重视。
“我的意见是,我们在学院召集学院的过程中,而已通过像州县的官府了解他们的为人处世还有品行问题,只要他们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再让他参加入院的考试不迟,要是他的品行出问题了,那么直接在入院考试的时候取消他的资格,这样就会杜绝一些品行不端,道德不良的学员混入学院。”
李淳风说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可就是怕当地官府对这些人的品行也不了解,谎报或者瞒报,那到时候还是出问题啊!”
王绩倒是很赞同李淳风的建议,但他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是啊!”
谢偃也开口说道,“官府也不是事事都通啊!再说这么短的时间内也难免会出现漏洞啊!”
“为今之计也只能这么办!”
李恪也觉得时间短促,但他也有自己的想法,“我们可以在学院里设立一个部分,专门负责管理学员的思想品行问题,只要发现问题,就必须教导学院改正,他要是不改正的话,我们学院就有权开除这样的学院,用不录取!”
“殿下的这个办法不错!就应该这样!”
董伯仁支持道。
“我也认为殿下的办法可行!”
李淳风道。
然后,众人都觉得李恪的建议不错。
所以,三所学院都认为建立这么一个机构很有必要。
然后,所以的院方高层继续讨论学院的人数和入院的要求等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大家的意见很不一致。
而李恪也没有办法统一大家的意见。
所以,在这些问题上,众人讨论时的情绪很激昂,很亢奋!
最终,经过多方的讨论决定,三所学院从七月份开始向大唐所有的州县召集学员。所有的学员在太原集合,等到八月十五号开始进行入学考试,考试的成绩将会在八月二十五公布,九月初一开始正是开学。
三所学院的名额确定为,汉学院第一批学院招收八百人,北院四百,南院四百。中医学院招收三百名学院,陆军学院招收四百名学院,三所学院总共可招收学院一千五百名。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招收第一批就招收将近一千五百名,那要是到第三期和第四期呢?那绝对上六七千人,这数字可以说的达到了大唐读书人之中不少比例啊!要是学院真这么一直持续的开办下去,没准大唐一半的读书人都要出自这三所学院。
会议持续了将近三个小时才讨论完成,大家对讨论的结果很满意。而且,李恪也提出了三所学院综合成立一个学员招生处,这个建议得到了众人的赞同,大家都认为有一个统一的协调各学院学员问题的机构的话,会让学院的招生工作更加有利。
而李恪有建议这个结构将归于并州刺史府管辖,众人对李恪的这个提议也没有异议。
毕竟,要涉及管理和跟各州县打交道,这可是官场上的问题,不是一个他们能解决的问题。而将这个问题交给刺史府那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这一次的讨论对今后学院的发展和建设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
等到所有的问题被确定了下来,众人离开之后,李恪便命令狄知逊开始筹备学员招生处,开始准备三所学院第一批学员的招生工作。
第四百五十八章 八方名动
太原府,皇家陆军学院、皇家中医学院和皇家汉学院开始面向大唐所有州县召集学院,年龄在限制在十三至十七岁之间。
当这一消息通过并州刺史府传送到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