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聚奇塔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男绿女-第4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葛律师一惊:“真的!?”

罗姬道:“当然是真的了!”

这葛律师话锋一转又是一句:“那也正常!伤心过后就能重新开始了!”

“你……我说你们当律师的,一点感情都不懂,没一个好东西,就眼巴着人家离婚你们好挣钱是不是?还正常,我看你最不正常……冷血动物!”罗姬气咻咻地说道,说着往外走,不理会葛明理了。

“嗨,罗姬,等等我呀!”葛律师吓了一跳,赶紧追上前去:“好好好……我伤心、我为姐和姐夫的事伤心总成了吧!其实你不知道,我很伤心的……”

这个伤心当然是假的,两人不多大一会就和好如初了,罗姬虽然不认可葛律师的话,但他的话里也许有一句说得很准确:杨伟,现在是很洒脱地接受了这一切!

是的,很洒脱地回到了沁山,回到了豹凹沟,回到了那个城市外的世界,郁郁葱葱一片深绿色的那是苜蓿草已经长成了、五百亩玉米地,自己回了趟大连,那嫩苗儿又长高了一截,现在都快一人高了;第一批引种的圈羊在大憨二憨的驱赶着,咩咩地叫着;年初栽下的经济林,多数都吐出的几片新叶,活了八九成;远远地望着,那个准备了两个月的猪场已经开工了……牧场上,处处是忙碌的人群和悠闲的牛羊。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畜兴旺,不正在咱老百姓梦想吗?

杨伟第三天回到豹凹沟,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极目远眺之处,一片葱翠之色,心里的郁闷之气尽去。在他的眼里,没有哪个地方比这里更精彩……妈的,谁说乡下不好,谁说我的家乡不好,在这儿活一辈子,比他娘滴那儿都逍遥自在。杨伟心里道了句。

“驾……”杨伟拔出骡车上的大鞭子大吼一声,仿佛是要呼出胸中的积郁之气。细竹儿的鞭身、牛皮细条编的大鞭子挽了一个鞭花、空里“啪……”得一声炸响,那头青花大骡子吃痛,飞也似地奔向刚刚落成了新场区,吓得乡里回来送场长的车夫差点从车上滚下来……

远远地看着场区外已经挂起了醒目的招牌:杨家湾生态农业园!

我……有家了!我的新家……杨伟看着越来越近的场区,心里有点酸酸得,暗自在心里说道。

整整二十八年了!二十八年跌倒了无数次,爬起来无数次,从来没有过一个真正的家!

这一刻,杨伟想起放羊的老爹,那时候,爬在老爹的背上,最期望的就是夜晚来临,回到土夯垒的家,热上一大锅开水,听着咕嘟咕嘟的水声、看着跳动着的火苗,暧暧地在被窝里听着小羊儿咩咩地找着羊妈妈吃奶……那时的家,很穷、很温暖!

这一刻,想起了已经过世的师傅,那个慈祥的空性大师,103岁无疾而终,躺着闭眼的时候,喃喃地说了一句:回家了!回家了!……不知道师傅,现在回家了没有!

这一刻,杨伟也想起了长眠在雪原上的战友,一个个曾经英雄的名字已经变成了冰冷的石碑,伴着他们的只剩下了日升日落、雨浇雪覆,可在那里,他们也许已经找到了自己真正的家……

我!一直在找一个属于我自已的家……出家的时候已无家、还俗的时候家已无、雪原沙漠,金戈铁马的生活躺下就是家;铁窗牢狱,有家无家都惘然;灯红酒绿的繁华、纸醉金迷的生活、颠沛流离了一座又一座城市,都不是家!

而眼前,就是我用自己的双手亲手建造起来的家园!

家!我有家了……杨伟挥着长长鞭子挽着鞭花、空中一阵阵脆响,脑海里,快三十年的生活霎那而过、历历在目,不自觉地左手抹了一掬热泪……

家!我终于有家了……我终于回家了!

第49章 涧水悠悠流年长

生活,像豹凹沟里的泉水一般悠悠地流着……

杨伟过年后从大连回到沁山没过几天,北京的陆文青把一摞办好的手续全部交给了杨伟,虽然林国庆已经方方面面打了招呼,但手续依然是办了几个月,这小姑娘在云城和沁山县城长住,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这个一万亩的土地山林承包手续办下来了,承包期限是五十年,正式成立的公司名字就叫做“杨家湾生态农业开发股份公司”,一切都按照杨伟设计来的,林国庆这破嘴也帮了不少忙,手续办下来居然挂着“绿色农业”的牌子免除了十年的税费,而且划到自己名下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知道是为了送杨伟一个大人情还是其他意思,但杨伟知道林国庆的虽然和自己共同投资,但他的目的和自己却根本不相同,他的目的也许就是在于用这个牧场能套多少拔款多少补贴,对于牧场本身并不感兴趣。就像他说的,他总不会开着加长版的林肯来给杨伟抢放羊的地方吧?

不感觉兴趣正好,杨伟还怕他感兴趣呢!

至于他挣多少,杨伟也不感兴趣,蛇有蛇路,龟有龟道,各人有各人的挣钱门道,这眼红不得也学不来。而杨伟最感兴趣的是,这场子最终将全部是自己的,或者可以说,这个牧场,是自己永远的家。是杨家湾、是舜王村是河湾乡老少爷们共同的家。

一个冬春季节,依然是天当房、地当床,帐篷群里挤着垦荒的老少爷们。荒场里依然是冻土的时候,大型的挖掘机械就开进来了,一个月的机械施工加上三百多名施工人员的日夜奋战,平整出了五百多亩的空地,这是要用作种粮的土地。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既能提供粮食也能提供一部分大牧畜的饲料。这是生存之本。工作量并不大,就是在原来旧牧场的地上平整了一下。原来牧场要说经营的也不错,但都是雇佣的人,最后这帮没有归属感的牧场职工回城的回城、自己做生意的做生意,走的时候,还不忘在场子里捞点东西,三捞两捞把个牧场掏空了!这是公有制永远无法解决的痛!

清明时节,十辆大卡车昼夜不停地拉着树苗运进了牧场,足足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杨伟指挥着村民沿着牧场坡地山梁种树,油松、苹果树、桃树、核桃树和山脊的杏树,以栽一棵树五块钱的价格,栽下了五万株树苗,有了钱不再是义务植树,用不着乡长发动,以前植树造林并不积极的乡民,这次足足在两千人参加了植树活动,云城十二个县以及相领的几个市的苗圃,所有的树苗被抢购一空。这些,在杨伟眼里是将来的发展之本,三年五年之后,这些树苗都会成为摇钱树。

在杨伟看来,所有义务的事都扯蛋玩意,没有利益别说村民,连自己都不会主动去种树!而村民们的要求并不高,一天十块二十块钱就可以雇到一个壮劳力,如果管饭,这个价格会更低,这么低的生活水平再要求大家义务,这事就不是人办的事了!

地有了、树生根发芽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在这里扎根了!

……

五月到了,地上已经长出了青青的草,沿着牧场近二十公里长的坡地,全部撒下了苜蓿籽,说是承包一万亩,其实杨伟算算自己赚大了,光坡地就要达到一万多亩,不带林地不带滩涂,如果全算上的话,足足要有近5万亩的山地、坡地和最肥沃的平地,接近20公里的山坳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牧场。而这里,除了自己根本不会有人再来,严格意义上说,多吃多占了,杨伟感觉沾了很大的便宜。

沾了便宜杨伟这私下里很高兴,而且,这个便宜肯定不会有人来跟自己抢!

六月份,从省农科院引种的五十只小尾寒羊运抵河湾乡,路上颠簸死了八只种羊,杨伟心疼的差点直骂司机,一只种羊一千多块呀?……从沁山本地购得了一百多只本地羊也先期进了牧场。羊群有了……村长的俩人个壮儿子,大憨二憨带着河湾乡的毛蛋黑蛋加上杨伟这个铁蛋,成了专业的羊倌,杨伟现在最乐意地事就是赶着羊群,自己骑着一匹浑身杂毛的大马在牧场里飞奔,这速度和颠簸起来的感觉,比开着大脚吉普车还让人感到刺激。

更刺激的是,这个月回了趟大连,把老婆丢了……

丢了大连一个家,有了沁山一个家。

……

七月份,新落成的场区建成了,牧场的人终于告别了十个多月的帐篷生活。为了修这个场区,乡里专为牧场建了几座砖窑,修成了场区占地十五亩,青砖预制板平顶,被刷成了蓝白相间的颜色,这是部队营区的标准建筑,也许在杨伟的心里,这是唯一的标准。而杨伟只会做这样的设计。三座两层楼房,一座是单身职工区、两座是生活区,还外带一个500多平米的简易房做成了食堂。……也许说出来不相信,这个占地十五亩的场区和房子基本没有花什么钱,就砖钱和运费,墙是大伙自己垒的,乡里最不缺少这种泥瓦匠;石灰是自己烧的;沙土是自己运来的;连场区里的地面都是场区人自己拿着大石礅夯好的,经历了几个月的帐篷生活,大家都想有个家;建房的时候杨伟的发号召,参加建房的牧场职工,每人分一套!说是建场就是为自己建家,村民们都豁出的死力气来干活。这次,人工还真全成了义务的。

杨伟,名至实归地成了大家眼里的场长,或者年纪大点的,还是亲切地叫铁蛋。

七婶,名至实归地当了事务长。做饭的锅,更大了!七婶,更胖了。

七叔,把舜王村的家搬到这里来了,当了一辈子村长,现在当副场长兼会计了,小日子过得更滋润了。

场区建成的时候,杨伟想了良久,在场区的白墙上,自己刷下了八个大字:自给自足、自立自强!

八个直径一米多的字看上去颇为雄壮,杨伟完成这项工作时候看得是筹躇满志,不过,在看的那一刻,他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曾经经常耳熟成详的八个大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这是一个新的牧场,是一个新的家,也许,更是一个新的杨伟!

从北京来的陆文青,办完了相关的手续,杨伟连着到云城请了四次,才把陆文青从云城请到了杨家湾园区,成了营区里唯一的高学历人才,被杨伟唆导着开始给一帮子大老粗上课,学国际贸易出身的陆文青,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看得第一本书就是《如何发展农村庭院式经济》。不过,这并不影响陆文青用浅显的语言给大家讲解,后来杨伟才知道,陆文青是陕西人,要说起来离沁山也不远,而且,这是一位从小县城出来的姑娘,不像个城里人,一身娇惯的那些个毛病!

杨伟,请牧场请了个老师,捎带着也给自己请了个老师!

生活开始越来越稳定了,让人觉得有点不解的是,杨伟从建场后开始,在场区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第一期五十名在编人员每天出操、定时上工、吃饭大灶、统一学习,对卫生、个人内务、言行举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特别禁止打架、赌博、开小差、酗酒、偷拿牧场财产的一些极端恶劣行为。这个混混出身的场长,恐怕对这些事的危害比谁都知道的更清楚,比谁也有过更深刻的教训,要根绝这些,对部队生活无比熟悉的杨伟也许只会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团队。

经验是财富、教训同样是财富。这次,他是要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做主了!

五十名来自舜王村、老杨家湾和河湾乡的都是当地的青年农民,都是从修路开始就已经加入到这个团队的人,一年的共同生活早对彼此之间和这个带头人已经是熟悉不已,而且佩服不已,尽管牧场最后给大家定下了每月五百块钱工资不高,但吃穿用住都是统一分配,在这个有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